【新华网】华体会体育辅导员孙硕事迹材料

  原文标题:躬身践行 用爱的音符奏响育人乐章——华体会体育辅导员孙硕事迹材料

  原文链接:http://education.news.cn/2017-03/28/c_129519104.htm

  一、工作简历

  孙硕,女,汉族,中共党员,1986年6月生,2010年7月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华体会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负责全院研究生86人及本科毕业年级135人。

  二、工作情况

  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每一天,她始终努力践行专业化、科学化的学生工作理念,注重创新,把握规律,用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融情于教,坚持用无微不至的爱心为学生成长服务;用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方法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助力学生创新梦想;注重学生个性化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以格调高雅的素质教育活动涵育大学文化。

  (一)师心一片,修德笃行,以专业化为目标打造科研团队

  立身以德,用思政教育领航学生发展。多年来她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和核心,抓制度建设、重党员教育、创特色品牌,通过顶层设计,将多元教育载体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提出两校区运行下学生党员干部、党支部、党员宿舍“1+1”模式,获批学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及应用推广;以项目制管理开展学生党支部课题研究,特色开展党员教育体系获评北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优秀项目,带领学生支部多次荣获北京市、校级荣誉。以党建带团建,在她任期内学院团委获评2014年度“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品牌活动“我的支部我的团”、“1+3”学习型研究生团支部”等有效发挥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实效,多形式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精进以学,用理论研究推动育人实践。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专业化水平,2014年她在职攻读教育部辅导员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坚持问题导向,在辅导员“科研”的道路上她走得坚定而稳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篇;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社会调研项目一等奖;主持省部级、校级思政等各类课题6项,参编论著4部,参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及学校思政等课题6项,参加全国高校、北京市辅导员训、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及高校生涯规划TTT培训。2016年,她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行学生事务管理研修。

  乐群以业,用成果分享传播科学理念。“把工作问题上升为科学研究,让学习经验通过共享传递给更多同行”。做为全校第一个考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的辅导员,她在自身跨专业学习的攻坚克难中,想用自己的经历带动更多辅导员从“经验型”到“专家型”转变、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她筹建的“学思研”辅导员工作室,是学校建立的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之一,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导师团队一起打造 “自学提升+课程培训+专家督导+团队训练”专业化成长模式,带动全校二十余位辅导员加入,形成了一支辅导员“科研团队”。工作室成立短短一年来,成员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省部级、校级课题8项。

  因时而新,立足网络阵地提高教育实效。她开展思政教育的创新抓手是争取网络阵地,把握学生移动化和个性化的自媒体时代特点,冲锋思想一线,构建学院师生原创网络思政团队,积极探索深入学生的原创网络文章,制作直击人心的新媒体作品,月均阅读量数万余次。她还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两学一做”网络知识竞赛、红歌网络传唱等网络教育学习活动。

  (二)匠心一片,躬行践履,以创新为指引助力青春梦想

  实践为基,以躬行求真探索育人模式。她将社会实践工作作为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的基础,强化过程管理,组织构建 “三步计划、四个覆盖、六类项目”社会实践体系,“人人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使得学院连续多年以总分第一获得学校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她亲自带领实践团队走访湖北、重庆、江苏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并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编纂出版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用书,获批成立学校社会实践技能提升基地,组织全校社会实践培训,每年为千余支实践团队进行授课培训;在工作中创造性提出了 “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形成四万多字的调研报告,相关研究成果获评北京高校青年教师调研成果一等奖。

  创新为法,以协同育人助推梦想启航。她积极构建“实践·学术·创新”阶梯化育人体系,整合资源,与专业教师、研究所协同指导学生,培育实践成果向学术文章、科技创新作品转化。学校“世纪杯”竞赛作为全国挑战杯的校内选拔,一直是各学院激烈竞争的赛场,她所在的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学校“世纪杯”人文社科类作品第一名。所带学生曾获得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北京市“挑战杯”创业计划赛金奖。仅近三年,她所带的本科生获“大学生创新计划”国家级、北京市级立项29项,发表学术论文193篇。

  (三)冰心一片,化育无声,以情感为纽带陪伴生命成长

  春风化雨,用心灵关爱生命旅程。她总是学生的事情放在首位,全天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结婚第二天就返回学校,学生半夜发烧她整夜陪在急诊室。她以“差异化需求”为导向,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辅导、宿舍走访、深入课堂、团体辅导等途径,深入了解学生,陪伴心灵成长。在深度辅导中,外表坚强、内心自卑的小吴深深的抓住了她的手,掉下了眼泪:“老师,您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对我说这些话的人,您真的懂我”。

  6年多来,她认真聆听、深度辅导对话心灵2300余人次,她用真诚温暖了受伤的心灵,用关爱照亮了迷茫的心路。小丽是个内向寡言的学生,她多次找小丽谈心建立起信任,得知学生患有严重的焦虑症,而且与父母关系紧张。那时怀孕八个多月的她,与家长一起多次带学生到医院就诊、约访心理咨询,小丽的病情渐渐好转最后顺利毕业工作。学生家长深情的感谢她:“没有您,孩子可能没有了未来。”

  融情于教,用感恩之心传递真情。从学生入学教育时,她就注重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回报家人、回报社会。她组织开展了“一封家书”活动,学生将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以书信的方式向父母汇报,并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在这个书信被微信、电话所逐渐替代的时代,很多家长第一次收到了学生写来的信,非常感动:“谢谢孙老师让孩子知道了感恩”、“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孩子手写的祝福,这是他第一次记得了我的生日”。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责任教育理念培养下,所带学生涌现出为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北理工“青春榜样”董维同学。她与志愿者一起走进自闭症儿童家庭、盲文图书馆等开展志愿服务,她组建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学校年度榜样团队、雷锋团队。

  (四)仁心一片,修文化人,以素质教育为音奏响育人乐章

  观乎人文,用传统文化滋养精神追求。她一直秉承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她探索推广理工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活动月,涵盖古诗文创作、短剧及人文知识等三项赛事,被誉为“理工大诗词大会”,吸引全校1500余名学生参与,作为指导教师多次带领团队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获奖。在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了一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亮色。

  以乐教和,用美育涵育校园文化。学生时代曾作为交响乐团首席的她,与乐团共同表演,将“音乐会”这一形式应用于年级大会中,为学生带来独特的美育教育。每年她亲自指挥、全程指导“纪念一二九”大合唱,将合唱做为团队精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她举办戏曲、书画主题艺术沙龙、民族歌舞曲艺晚会,邀请社会知名学者、艺术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及报告,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高雅艺术。

  六年多辅导员一线工作,她担任着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学院共青团工作、党建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她收获的不仅仅是几十项研究课题、学术论文和荣誉奖励,还是成长与成熟,更是收获信任、获得学生认可的满满幸福,这一切都源自热爱。因为热爱她的事业,她孜孜以求,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创新;因为热爱她的学生,她用心良苦,时刻把学生的事情放在首位,把美丽的音符传进学生心中。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付出,所以快乐。

  三、获奖情况

  2016年 北京市高校德育先进工作者

  2016年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社会调研项目一等奖

  2015年 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

  2015年 带领学院团委获评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2012年 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

  2011年 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