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各地高校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7-05-08 供稿:光明日报 编辑:杨晶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
原文标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法学教育奠基——各地高校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5/06/nw.D110000gmrb_20170506_1-03.htm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高校引起热烈反响。师生们认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从中国法治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全面合理的法学学科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奠基,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没有成熟健全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主张,就没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因此,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法学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左海聪说,我们要在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理论研究中,努力做到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的实践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寻求解决办法,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正在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学的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陶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海外访学教师,我将继续坚定信仰,甄别和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理论,积极转化为适合中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先进知识体系,为法治人才培养竭尽全力。”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海燕表示,注重以德治国和以德育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法学教育不仅要注重法学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养成。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法学教育要以正确的法治理论为引领,建立全面合理的法学学科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青年教师方芳认为,培养法治人才,要牢固树立科教融合育人的教育观念。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科完备、成果丰硕的优势加强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科研、教学与法治人才培养三者之间互相融合,高水平科研成果可作为教学素材反哺于法治人才培养。同时,教育教学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只有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华体会体育法学院党委书记杨海说,当前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海淀法院等单位的合作共建,推动教育界、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合作,推进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共同培养好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学生郭洁表示,我们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不断汲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精华,树立法治思维,加强实践思考,既专心专注于法学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一切有所裨益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专博结合,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而努力奋斗。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中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建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针对性非常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学生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育人目标,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天津大学团委书记吕静说:“青年是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共青团组织应该引领青年学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兰州大学团委书记李华龙也表示,今后,我们要更注重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鼓励青年学生扎根基层立志做大事。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志远教授说:“高职院校的青年学子更要志存高远,争当大国工匠,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高职院校也要在教学中把技术研发与学生专业实训、创新创业有机整合,将创新素质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在青年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