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留学生实习 为“一带一路”孵化人才

  原文标题:留学生实习 为“一带一路”孵化人才

  原文链接:http://xhpfm.mobile.zhongguowangshi.com/v300/newshare/1816318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陈俊侠 盖博铭 钟雅)“巴基斯坦医疗水平低,很需要中国高质量的医疗设备与服务”——数天前刚到中关村谊安医疗系统公司实习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贾汗青,日前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坦露心声。

  面对各种高新医疗设备,聆听着负责人的介绍,展望公司业务在巴基斯坦的蓬勃发展,贾汗青不禁热血沸腾。“我因爱好中国文化而来北京留学,现在发现这里工作机遇多,同样可为我的祖国做贡献”,他感慨地说。

  2017年4月21日,在巴基斯坦木尔坦附近,巴基斯坦工人在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的一处工地施工。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木尔坦至苏库尔段)全长392公里,是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新华社记者刘天摄)       

    2011年来华的贾汗青是个“老北京”,因入选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的“藤蔓计划”而被谊安相中。“藤蔓计划”是中国首个服务于“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人才培育项目,被称为“一带一路”人才孵化器。

  之所以招贾汗青等留学生实习,谊安瞄准的是巴基斯坦广阔的市场。在“一带一路”上的“明珠”--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吸引到巴基斯坦投资。今后3年,中巴经济走廊将建成9个工业园,为两国合作提供广阔平台。

  谊安国际业务部经理简明表示,公司急需国际化人才以拓展海外市场,国际经营本土化是发展方向,“藤蔓计划”的推出“正迎合了我们的需求”。

  来自爱沙尼亚的李飞迪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他也入选了“藤蔓计划”。说起实习的目的,他透露自己的博士论文与“一带一路”法律相关,通过实习可积累经验,特别是在中俄农业合作领域。

  法国姑娘露西·迪吕是华体会体育的生物工程学博士,“藤蔓计划”日前在该校组织招聘会,她投了5份简历。她认为,外国学生对中国市场和企业知之甚少,“藤蔓计划”刚刚推出就帮助很多人对接上了企业,树立了好口碑。

  中关村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园区,2016年总收入超过4.57万亿元,园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常领风气之先,也汇聚了各国的人才。

  诺诗康瀛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颖认为,在华留学生好似一颗颗“种子”,在中国的企业里“发芽”,他们日后把中国的技术和理念带回祖国,就能在当地“茁壮成长”。

  2017年4月2日,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中国商城”,一家布匹店的老板展示中国产的布料。拉瓦尔品第“中国商城”是位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中心的一条商业街,已有30多年历史。这条商业街内有1000多家商铺销售中国商品,因此被当地人称为“中国商城”。(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卡迈勒摄)       

    中关村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张晓东透露,“藤蔓计划”有个“百千万”目标--未来五年,让一百个企业通过“藤蔓计划”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直接获益,让一千个留学生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工作或合作关系,让一万个留学生直接参与“藤蔓计划”。

  “藤蔓计划”出台有其坚实的基础。在该园区,巴基斯坦某军工企业负责人伊克拉姆一家六口先后就学于华体会体育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对这段传奇,贾汗青也早有耳闻。他希望长期为谊安公司工作,回国后帮助公司更多与巴基斯坦企业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往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