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理工毕业生创办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7-08-16 供稿:新华社 编辑:杨晶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
原文标题:从“CBD白领”到“菜农”:他为啥要去“卖菜”?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魏梦佳 房宁 白旭)早上5点,在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庄村一个2000平米的厂房内,31岁的孔博正忙碌地在各操作间查看。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西红柿、黄瓜、白菜、辣椒等各种新鲜蔬菜,几辆快递配送车辆在厂房外整装待发,准备将各类蔬菜输送到全国各地的顾客家里。
几年前,这个个性爽朗、笑容满满的小伙子,从华体会体育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朝阳区CBD的一家外企从事投资咨询的工作。在外人看来,这份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光鲜亮丽,让人艳羡。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回家乡密云卖菜!
之后,他和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妻子双双辞了职,从北京中心城区回到郊区密云,白手起家,创办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地地道道的“菜农”。
如今,通过与密云当地50多家合作社签约种植生产,这家企业已在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全面稳定供应140多种优质农产品的销售。2013年至2016年,密农人家连续四年位居淘宝平台蔬菜类目销售第一名,目前拥有北京地区消费用户5.6万多名。2016年,密农人家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带动密云当地300多农户生产种植转型,实现增收。
而有想法、肯吃苦的孔博,也因孜孜不倦的努力,先后获得“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最受北京农民喜爱的十大农业电商”等多项殊荣。
回想当初放弃外企的工作,孔博笑着说:“阻力还真不小……刚开始决定回来卖菜时,我爸妈坚决不同意,尤其我妈,每天睡不着,为这个事情还哭过几次,说我好不容易考出去,想一出是一出;我岳父岳母更不同意,都觉得风险太大,家庭压力太大。”
名牌大学毕业,好好的外企不呆,为啥非得去“卖菜”?
孔博说,大城市的高房价、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让他重新思考未来的规划。“那时候我们合租房就12平米,要挤好几趟公交车才能到公司。我们当时还准备要孩子。我都一眼能看到未来,就是还房贷、养孩子,压力太大,很纠结。”
他也发现,身边的白领们为了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情愿买几十块钱的新鲜蔬菜,但“这些菜从农民手里买也就几块钱,我觉得这块利润高,是个机会,就想趁着年轻多试试,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没想到,这一试竟然试出了名堂。回乡后,孔博和妻子在淘宝上开了家专门经营密云农产品的网店,取名“密农人家”。
“那会儿我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去附近的蔬菜基地、农民家里去收菜,然后回家自己打包再寄送出去。刚开始我们连电动车都没有,拎着很重的菜一路走,去坐公交车。”说起创业刚开始的艰辛,孔博感慨万千。
为了增加客户信用度,夫妇二人还自己拍菜品照片和视频,上传网络,宣传各类产品。孔博还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头戴草帽、笑容可掬的“菜农”头像作为公司标志。慢慢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人手越来越多,网上订购的客户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丰厚。
随着各类生鲜电商在资本推动下发展迅速,孔博又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针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数据分析。他发现京津冀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商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追求新鲜、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正成为趋势。
于是,他又与北京的农业部门、科研院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将各种优质新品种进行试种,再指导当地合作社和农户推广生产,形成订单农业。几年来,栗面贝贝南瓜、紫土豆等一批国外或国内科研院所引种的美味特色新品,在网上供不应求,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最爱。
知名度越来越高,孔博的团队也日益扩大。许多曾就职于京东、天猫、格兰仕等各行业的年轻人都慕名而来,现在60多名员工里以80、90后为主。密农人家也成了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企业。
“过去人们常说,农民种菜不赚钱,那是因为没有产出真正高质量的农产品。”孔博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