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张军:内涵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

原文标题:内涵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

原文链接:http://dzb.studytimes.cn/shtml/xxsb/20190802/41999.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在内涵提质上下功夫。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内生式、自主性,强调通过系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制度设计,激发师生作为高校主体的能动性、创造力,进而实现高校自我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

  在理念层面,要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以勇争世界一流的价值目标引领发展,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担当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在制度和行动层面,要坚持高质量、精细化发展,走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发扬独有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新方向、新面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优化大学治理结构,激发全员活力,推动精细管理,提升发展效益,进而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流大学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在一流目标的引领下,内涵包括了多个子系统、子目标和子要素,但其核心关键,在于育一流人才、作一流贡献、聚一流名师、树一流文化。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学需要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改革导向这三个向度来谋划发展路径,抓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抓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抓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进而带动改革建设发展全局,实现自身内涵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抓立德树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大学坚定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就体现在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要主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奏响一流人才培养主旋律。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断深化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变革,强化研究型教学、探索式学习、自主性培养,厚植人文素质教育土壤,提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此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内生动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华体会体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在育人实践中,始终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和徐特立教育思想,紧紧围绕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断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促立志立德,引领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深入开展“我的祖国我奋斗”主题教育,深植红色基因,引领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二是促学精学深,引领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推行书院制教育,探索跨专业交叉培养模式。三是促创新创造,引领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打造“全链条、多协同、凸特色、大平台”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迸发巨大潜力。四是育情感情怀,引领学生心有天地、胸怀大爱。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延河之星”志愿者活动品牌,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和宽广视野,将家国情感与人类情怀同频共振。

抓学科建设龙头,打造学科高原高峰

  一流学科建设是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锻造一流师资队伍、打造一流科技平台、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的关键基础。高校要牢牢抓住一流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重大战略的价值取向,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国际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这“三个面向”,通过“强基础、促交叉、增前沿、育新兴”的学科发展导向,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实现优势资源汇聚,提升服务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流学科建设,首要问题是找到“交叉、前沿、新兴”方向的这把“金钥匙”。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际科技前沿问题和国民经济主要战场,在精准把握科技热点、超前布局前沿领域、着力打造新兴方向和推陈出新传统特色等方面发力。使传统科研方向通过“交叉”与“前沿”的结合,演变为新兴方向,推动“交叉”与“新兴”结合,产生前沿领域,在学科方向上催生新的增长点。

  一流学科建设,关键是弹好人才、队伍和创新的“协奏曲”。敢于守正出奇、变道超车,集中优质资源重点聚焦到一批有基础、有平台、有成果、有人才的潜力学科及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以人才聚新方向,以项目创新方向,以国际引新方向,以团队强新方向,实现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打造学科高原高峰,引领辐射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进而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向快车道。

  一流学科建设,重中之重是发展“高精尖”方向。坚持瞄准重大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的科学问题,以基础促前沿、以交叉促融合、以集成促创新,实现多学科的共同发展与提升。在发展新的科研方向过程中,坚持“独、特、优、尖”,即唯我独有、唯我特色、绝对优势、性能尖端。打造基础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汇聚多学科的优势研究团队,通过有序组织和自由探索开展有前瞻、有高度、有深度的研究,发展提质传统优势和特色方向,激发学术新动能。

抓队伍建设关键,激发高端人才活力

  名师是大学之幸。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命门。实现一流大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让一流人才在高校落地生根,成为支撑“双一流”建设的生力军。

  厚植成长肥沃土壤。坚持以校引人、以业育人、以人聚人,建立多元化人才引聘模式。全程化支持培养计划,多样化发展晋升路径,差异化薪酬激励制度,个性化考核评价机制和人性化成长生态文化。围绕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汇聚一流队伍。依学科方向丰学缘结构,依特色学科强交叉融合,依宜学生态促人才成长,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头雁效应和倍增效应。

  建立引育绿色通道。在促进已有人才全面发展、竞相成长的基础上,以新模式引育新人才,推进“跨越空间”引才模式,“柔性时间”工作模式,“深度情感”服务模式,不断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全力筑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推进“嫁接联姻”学科交叉融合模式,打破院系和学科壁垒,人才引育重点聚焦优先团队、新兴方向、世界顶尖人才和重大科研装置,实现引进人才与传统优势学科团队的有序“嫁接”,促进传统学科“老树发新芽”。推进“分类卓越”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实行国际化的聘用和先进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分类评价考核机制,做到精心引育、精准施策、精细服务。

  华体会体育2015年成立首个“人才特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重点聚焦物质、生命和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与兵器、材料、信息、制造、控制等优势工科交叉融合,持续推进“人才孵化器”的建设,打造理科与工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深化在超前方向、科研平台、优势资源、经费统筹、激励机制上的协同建设,为一流人才提供成长沃土。在“人才孵化器”模式下,优秀人才由学院引进,在前沿交叉研究院孵化培育,其学术成果反哺学科和学院,将引进与保障分开,形成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构建起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生态。

  (作者系华体会体育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