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工作】助学零距离 倍增凝聚力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7-08-01 阅读次数:
华体会体育
《北京教育工作》2007年第14期
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华体会体育各级党组织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造,“助学零距离”活动就是其中一个范例,活动切实密切了党群关系,显著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确了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有效提高了培养人的质量和效率。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一、“助学零距离”活动蔚然成风
1、“助学零距离”活动是来自基层的鲜活创造。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校宇航学院03级本科生第二党支部针对本科生党员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在隔壁、助学零距离”活动。在考试期间课余,党支部从周一至周六每天安排2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分别在男女生宿舍楼值班,面向全年级同学答疑助学3小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反响,越来越多的同学找值班党员进行释疑解惑,先后共有35名学生党员参加了活动。
宇航学院党委及时总结这一典型经验,在学院全体学生中,精心组织了历时2个月以“促和谐、树新风、心连心”为主题的党员零距离系列活动,丰富了助学零距离的内涵,扩大和巩固了这一先进性教育创新成果。共有近300名学生党员,35名入党积极分子,累计668人次参加了活动。
2、“助学零距离”活动在全校蔚然成风。学校党委敏锐的将宇航学院的经验在全校进行了交流和推广,把“助学零距离”与“三育人”有机结合,在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零距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得以不断拓展和深化。
化工学院党委实行了学生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和普通同学记录本制度以及信息报送制度,为每个学生宿舍确定了一名学生党员联系人,建立起了学生基本情况通报网络,使学生党组织覆盖到学生组织的最基本单元。材料学院党委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捐助,设立奖学金,目前已有200多名学生受益。在毕业生离校期间,各学院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承诺,构建起了学生毕业生党员文明离校志愿者服务网络。不仅为同学解决了许多具体困难,还化解了不少矛盾,消除了一些隐患。
教务处党支部突出“以学生为本”,“管理育人”的思想,开通了“华体会体育教务处论坛”,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规划学习。图书馆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图书馆党员与学生联谊会、新书与学生读者零距离、党支部与学生读者零距离等活动项目。
二、“助学零距离”活动成效显著
1、密切了党群关系,显著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助学零距离”活动,有效地密切了教工党员与学生、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得到了创新、丰富和落实。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带动学生团结进步的坚强堡垒。如软件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所在班级有几个同学进入不同公司后,从事事务性工作多,项目研发工作少,企业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难度较硕士毕业生水平有一定差距,同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出面与企业进行沟通,表达同学的想法,同时也恳请用人单位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多给予有益帮助和指导,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改变了以往仅靠学生党员零星开展工作的模式,将原本人员分散的研究生班级紧密凝聚在一起。经过党支部和同学的共同努力,逐渐得到了企业的信任和认可。“有问题找支部,有困难找党员”成为学生的第一选择,整个班级虽然分散在了不同的地方,但大家都自觉地紧密团结在了党支部的周围。又如材料、化工等学院党委针对学生入学成绩较低、专业思想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博士生—本科生专业方向互动咨询”活动,由05级博士生党员现场解答学弟学妹关于专业方向的各种疑问,在同学中树立了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2、找到了具有高校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新的创新着力点。
党建创新实践中创造的“助学零距离”活动,在拓展和深入中,不断涌现党建工作创新的新亮点,反过来促进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助学零距离”早已不再是狭义的学生之间的助学习,其内涵和外延已丰富和拓展成为全校党组织和党员从培养人的全方位、多层次践行“助学零距离、有我一份力”的理念。
如为了使培养学生的质量得到保障,机车学院党委创造性地设立了班级和宿舍奖学金,并提出要抓源头培养好培养人的人才,制定了《新教师培养条例》,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思想好、业务强的老教师作为导师,建立了新任教师的导师负责制,一对一地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定期对双方工作进行考核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还有学院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方向、课题、课程)“四个一”培养计划。离退休干部党委实施了“抢救工程”,组织专门人员和离退休干部聊天,记录他们早年参加革命的种种奋斗经历,编印成册,用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收到良好效果。宇航学院党委组织了教工党员的“一对一扶贫助困”活动,不仅对帮扶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还先后捐款5万余元,为40余名家庭困难的本科学生提供每人每月100元的资助,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和生活。
3、有效地促进了良好学风、院风和校风的建设,提高了培养人的质量和效率。
“助学零距离”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党员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创建和谐学校以及引导大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就业等各项任务中的作用。如由于在联系学生宿舍和普通同学工作中党员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了“一次交流,平时关注;两级反馈,及时做到;三个务必,必须牢记;期末总结,提高实效”,将不少不稳定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各学院普遍开展的“一帮一、结对子”,教工、学生党员联系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9000左右的学生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少同学从挂科到获得奖学金,了解到挂科最多的一名同学在支部安排的2名学生党员从起床到睡觉始终紧密相随的帮助下,一学年拿下了三学年的学分得以顺利毕业,吃惊的自己深深感激党组织帮助自己度过了人生艰难的坎坷。“助学零距离”活动很好地展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促进了良好学风、院风和校风的建设,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如理学院等年均有40%的本科生获得人民奖学金。学生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学校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7%左右、研究生党员比例保持在50%左右。
三、“助学零距离”活动启示深刻
1、高校党建创新只有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才能有活力和动力。才能发挥作用、取得成效,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人、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全校各级党组织中全面开展“助学零距离”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拓展,着眼点始终落在“培养人”上,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助学”活动,努力营造“三育人”的良好环境,创新和改善教育方式,所以活动能够产生共鸣,得到党员的积极响应,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好的成效。
2、高校党建创新要坚持“两个贴近”。一是要贴近群众。深入了解学生的困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找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如计算机、材料等学院党委推出的学生“与院长面对面”、“与书记面对面”论坛,学院领导分别就本科教学评估、学生就业等学生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意见,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拉近了他们与党组织的距离。二是要贴近实际。宇航学院党委针对专业课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实际情况,为06级本科生建立了专业指导教师制度,每位教师最多指导6名学生,规定每学期同每人至少交流3次,帮助他们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困难,并在指导教师工作手册上进行记录。
3、党建创新妥善于发现典型,并将其拓展和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上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善于发现和挖掘基层典型,及时将其拓展和深化。“助学零距离”活动就是典型的来自基层,又回到基层的创新案例。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验,设计艺术学院党委率先在学生党员中推行了“学习推进卡”,用来检查和督促学生党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这种创新方式新颖,操作性强且效果明显,学校党委也将这一典型经验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实践证明充分发掘和推广典型,对于党建创新有着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在积极鼓励和提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的同时,要努力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4、要将党建创新中好的经验及时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创新要有制度作为保障,不能仅靠一时的热情或号召,要及时将实践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升华并形成制度加以巩固,使好的创造成为常态。总结“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活动,在学校层面,党委制订了《关于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党支部工作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目前,"助学零距离"活动已经在全校范围拓展为“党群零距离”活动,通过“助学”、“助困”、“助发展”,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