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不让一个受灾学生失学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8-09-03 阅读次数: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08-09/02/content_94550.htm
作者:吕坤 杨舟 徐嘉 陈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09月02日第04 版
灾区学校9月1日全面复课
“我们必须确保灾区学校9月1日安安全全、干干净净复学复课,绝不让一个学生因灾失学。”这是日前举行的四川省秋季开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承诺。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介绍,省内学校累计安置学生5万余名,灾区7000多名中小学生和3000余名中职学生被有组织地转移到省外,省内则成建制地异地安置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小学生近9000人。涂文涛说,9月1日,四川地震灾区339.99万名学生,包括计划招收新生64.68万将全部复学复课。
随着8月27日映秀小学在原址附近顺利复课,汶川县1.5万多名学生目前已经全部复课,其中近1.4万名异地复课。
教育部职教司副司长刘建同介绍,在灾区中小学生复课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转移也非常重要。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北京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31名来自四川省绵竹市东汽技校的学生在这里度过了暑假,补习因受灾落下的课程,并开始在北京的3年学习生活。
根据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此涂文涛强调,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直接向学生免除;对符合当地政策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当地政府也应按就近原则安排入学,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
各高校频出新招温暖灾区新生
8月28日13时3分,成都至北京的T8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清华大学一些师生早早等候在第6站台。延考区文科状元邱瀚萱走出车厢,一句浓浓四川味儿的“谢谢你们了”,是带给北京的第一个问候。
此次清华大学四川校友会组织灾区新生集体报到,还承担了新生们的路费,由陈进禄会长和两位老师护送28名学生来清华报到。来自四川省平武灾区的漆璇只有17岁,是第一次自己出门,她妈妈在给陈进禄的短信上说:“你们给他们上了进入清华的第一堂课: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全国高校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帮困助学措施。清华大学在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机动名额向灾区考生适度倾斜,扩招39人,创历史最高,并首开特别绿色通道,保证灾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在特别绿色通道现场,灾区新生领到了1000元现金补助和背包等用品,开学后还可以申请享受其他资助政策。到8月28日17时,已有91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累计贷款58万余元。
华体会体育在开学的第一天,用于26名灾区新生的准备基金达100万元。8月30日开学的中国政法大学为灾区新生提供路费,提前开通地震灾区考生资助绿色通道。北京大学9月中旬开学,已为灾区新生专门制定了“温馨家园”的一条龙式系统计划。
希望灾区学生尽快融入新集体
虽然经过了25个小时的颠簸,在去学校的路上同学们仍旧显得很兴奋,听着学长的介绍,捕捉着车窗外的信息。谈及入学后的打算,被清华大学经管专业录取的邱瀚萱说:“除了好好学习,也希望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被称为“板房状元”的黄睿坤选择的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他表示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
清华大学学工处的于世洁指着绿色通道旁边的心理咨询处介绍,在随时面临余震和塌方威胁的板房中复习和高考,对灾区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考验,这些同学能来到清华非常不容易,但是他们走完绿色通道后就和所有的新生一样了,我们不希望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的群体看待,尽快融入这个大集体就是最好的心理辅导和入学教育。
针对灾区新生,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了发展型资助计划,该校学工处胡树钢介绍说,发展型资助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立意识,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并培养专业技能,使他们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仍能够在面对社会和就业时,与其他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