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北理工“427窝窝”的求职女生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9-04/08/content_8002.htm

作者:高国庆  王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8日4版 摘编:新闻中心 国庆

对门宿舍的王薇正在向沈毅取经,如何把简历写得更好。 

    华体会体育女生宿舍13号楼427室有个可爱的名字叫“427窝窝”。进入大学四年级后,舍友的分别时间越来越近,虽然大家都在忙,但每晚是最快乐的时刻。

    近日,李亚敬在学校食堂吃晚饭时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短信,她立刻回复“确定,参加!” 

手机是大学生们和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一天24小时都在开机状态。

在招聘会上,蔡桂妹接到了自己家乡海南一家单位的面试通知单。 

    邓园园学的是信息技术专业,她在一家电子商店里见习。她说,现在积累些经验,将来想自己创业。 

    高跟鞋是大四女生必备的,一般在面试时才穿。 

    “欢迎你回家乡工作,你学的专业正是我们需要的。”招聘工作人员看完蔡桂妹的简历说。蔡桂妹接过面试通知单,幸福的表情洋溢在她的脸上。小蔡是华体会体育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的一名大四女生,自年初,她就开始了找工作的历程,之前面试了许多单位,当了解到家乡海南的企业前来招聘,她早早就来到了招聘会现场。“我还是愿意回家乡工作。”她说。

    傍晚,兴奋但有些疲惫的小蔡回到了宿舍——北理工13号楼427室,但宿舍里空无一人。此时,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早晨走了,晚上才能见到,白天宿舍里人很难凑齐。宿舍里除小蔡之外还有5个人——李亚敬、沈毅、曾超群、邓园园、张睿婧。李亚敬是软件学院的,邓园园是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其他舍友都是化工学院的。李亚敬找到了中国工商银行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单位实习;沈毅保送本校研究生,曾超群刚接到录取通知书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她俩可能都在实验室作研究;邓园园、张睿婧参加了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共青团创业见习基地”的见习岗位,在一个电子类商店实习。

    直到晚上10点钟,大家才得以“团聚”。当聊起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大家七嘴八舌,小屋子顿时热闹起来。

    “今年毕业生是最多的,又恰巧赶上金融危机,工作不是很好找,不过,我们学校我们专业的学生找工作还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大家的眼睛都盯在了大城市尤其是北京,如果去外地,应该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没问题的。大家信心是很足的,但我觉得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很重要。”曾超群说。

    “女生相比于男生不好找工作,但用人单位看重的还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我觉得发挥个人优势比较重要。我应聘的中国工商银行的这个岗位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我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参加过老师做的这方面的课题,所以单位觉得我非常适合。另外还要注意细节问题,着装、简历制作、面试技巧都要掌握啊。再有就是要注意搜集信息、善于学习,写论文、找工作之外,上网搜索就业信息并投递简历是必修课。”李亚敬谈起找工作很有心得。

    对面宿舍的王薇经常过来串门,今天她手里拿着简历,是来讨教其制作的问题。“简历制作也很有学问哪,学校的讲座没有去成,所以向姐妹们取取经。”

    参加见习岗位的张睿婧、邓园园有自己的打算。张睿婧说:“我是学环境工程的,现在见习工作和我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但这对我们的成长很有用。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有实际的帮助。”邓园园学的是信息技术专业,在电子类商店实习是为了积累经验,为创业作好准备。“能去参加见习岗位,老师对我帮助挺大的,一个同学安排一个老师,有问题可以向他们咨询,他们也经常找我们谈话。”

    北理工招生就业处处长郝志强介绍,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对于学校来说,真正的难点主要还在于女生、学业有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为此,学校要求各学院高度关注这部分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并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京外、面向国防、面向基层就业。 

     临别之际,张睿婧兴奋地指着宿舍门上的一幅水彩画向我们介绍,“427窝窝”、“欢迎回家”等字样跃然纸上,可爱温馨,她说这是她的作品。找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天大家回到宿舍都有新的收获,通过努力,大家慢慢地都有了着落和新的目标。 高国庆/文 本报记者 王鹰/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