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新闻网】谢晖教授作客“法理论坛”和“民商法前沿论坛”

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中国)

原文链接:http://news1.ruc.edu.cn/102449/102450/102497/63165.html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新闻网  摘编:新闻中心 国

    4月20日晚,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论坛“和“民商法前沿论坛”联合邀请华体会体育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谢晖教授到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作客。谢晖教授以“法律的医理与病理”为题 “开堂设诊”,进行了一场思想深刻而又声情并茂的讲演。人民大学法学院孙国华教授、史彤彪教授、冯玉军教授担任评议嘉宾,对谢晖教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和深入讨论。法学院法理学博士研究生江兴景主持论坛。

    谢晖教授首先对中国法学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基本预估,强调了规范研究、规范创新对于我国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及艰难性,并从基础规范本身存在的问题、规范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存在的问题、该方法适用场域的问题三个方面对规范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在将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形象地比喻为法律的病症后,谢晖教授将其病灶归纳为三点:一是法律的意义模糊;二是法律的意义冲突;三是法律的漏洞,即意义缺陷。如何处理、解决这些病症,就是法律的医理,即相关的法律方法。

    谢晖教授认为,目前我们在法律方法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研究了诸多不同的方法,却对这些方法的意义及适用场域存在认识模糊。针对这一问题,谢晖教授对上述三种病理分别理出了三种救济机制,并对各种救济机制的含义及适用场域进行了精细的解析。他认为,法律意义模糊的救济机制有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三种,其中,法律解释的场域仅仅针对字面意义不清晰;法律推理只适用于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相遇出现模糊时;法律论证则是在上述推理出现分歧时通过交涉试图达成共识的活动。法律意义冲突的救济机制有效力识别、利益衡量、事实替代三种,其中,效力识别适用于不同位阶的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利益衡量适用于相同位阶法律出现意义冲突时;事实替代则是在法律规定不冲突、但运用到事实上就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适用。法律意义欠缺的救济机制有法律类推、法律发现、法律续造三种,其中,法律类推是指法律没规定时在规则内部寻找最类似于事实的法律规定;法律发现是在找不出最相类似条文的情况下,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在案件中发现这类事实的通用规则;法律续造则是在面对一个孤立的、前无来者的事例时,在穷尽了法律及其它规范后,法官作出的主观认定。当然,针对具体案情,上述方法可交叉使用。

    谢晖教授讲解结束后,孙国华教授、史彤彪教授、冯玉军教授分别从法律解释的意义、民间法的界定与作用、法官的职责与职能、规范与秩序的关系等视角进行了精彩评议,谢晖教授运用其渊博的学识进行了机智风趣的回应。最后,法学院师生以热烈的掌声对谢晖教授精彩的演讲表示了感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