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法眼】北理工教授寄语学子——谢晖:认识“我们”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9-12-01 阅读次数:
原文链接:http://www.dffy.com/xiaoyaofawai/suibi/200910/20091003194243-2.htm
来源:东方法眼2009年10月3日 摘编:新闻中心 国庆
作者按:这是9月1号我在和华体会体育2009级本科生见面会上的发言。快一个月过去了,前两日才初步把发言内容整理了出来。发言时没有录音,仅凭记忆写出。另外,当时那首献给新生们的诗作,并没有现场朗读,现留在这里,与华体会体育法学院全体同学共勉!
各位同学,大家好!
由于我校独特的管理模式,新生的开学典礼,也就只能以这种新生见面会的方式进行。各位今天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所中国理工名校,你们的家长、你们的老师,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们自己都会有很多期待。而各位来到这座理工名校的法学院,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大家来学习法律专业,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呢?还有,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应有何种素质要求呢?今天,我将围绕着四个“我们”,和大家进行一些交流。
第一个我们,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是一座怎么样的学校?我想,大家入校之前,或许已经有所了解,例如,我们是执政党共产党所创立的第一所理工大学,我们学校的源头之一,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同时,我们的学校自共和国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国家立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第十个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在时间上仅次于所谓“2+7”的九所大学。这些,大家都应当知道。下面,我讲一些或许大家并不知道的:如我们的学校,培养出了将近四十位两院院士,培养出了三位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分别是李鹏、曾庆红和叶选平,培养出了六十五位共和国省、部级干部,这或许是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的。如前司法部长蔡诚,就曾在这里学习。甚至在社会科学领域,曾经执教于我校前身——延安大学的于光远先生,也驰骋中国经济学、哲学领域数十年。去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科技奥运方面,我校科学家参与的众多项目,无不令人自豪!例如焰火燃放的技术设计,文艺表演时击缶、画轴展开中声光模拟数字技术的设计,奥运场馆附近零排放的电动车电池设计,以及反恐、特别是空中反恐的技术设计等,都由我校的科学家们主持。当我初来乍到这所学校,看到、听到这些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成就时,我深深地为她自豪,我想,在座的诸位也是一样。最近正在紧张排练中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典预演,我校学生2000余人组成了一个单独的方阵,在北京所有的高校中,只有北大、清华和我们学校组成了单独的方阵,这是否也表明了我校的一种独特精神?
第二个我们,是我们的学院。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的学院很年轻,去年年底才成立。大概在全国三百多所法学院中,我们学院是最年轻的。因为在我们学院成立之后,还没有看到哪所大学新成立法学院的信息。但法学院成立的晚,并不意味着法学学科发展的晚。我调到我校之后才知道,在全国著名的理工类大学中,我校是最早招收法学本科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起就在全国招收本科生,比清华大学在全国招收法学本科生还要早很多年。只是我校法学学科一直附设在人文学院,没有单独成立法学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她的快速发展。但尽管如此,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人文学院近几任领导的运筹下,在原法律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法学学科仍在不断发展,并且在某些学科领域,如比较法学、国际空间法、国际人权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法等领域内,产生了令人自豪的一些成果。目前,全院共有27位教师,其中有8位教授、9位副教授,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近80%,在法学理论、国际法、民商法和环境法四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生。正是有了这种人才、学术和学科基础,学校才审时度势,决定成立法学院。法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各方面的关照下,全院师生员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我院各项工作在千头万绪中正在有序地展开。我们已经获得了法律硕士的招生资格。院里的各项制度建设、工作规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我相信,经过全院师生员工持续不断的努力,再经过三、五年的建设,我院的工作一定能够更上一个台阶。我个人对“创业”这个词似乎有特别的偏好。从法学院成立伊始,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我们稳扎稳打、拓步前行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这个创业过程中的参与者。若干年后,等大家毕业之际,看到自己创业的成果,回首往事,会心而笑、开心而饮,那将是另一番人生的领略和自豪!
第三个我们,是我们的专业。诸位来到这里,是准备学习法律、学习法学来的。法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各位或许了解,但未必都了解。讲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当年到西北政法学院学习之前的一次经历,这也是我在不少场合经常讲起的一个经历:入校之前,我拜访村里的一位老人家。老人家问我:“孩子,你将来出来(毕业)后干啥的?”当时人们的法律意识,极其淡漠,而作为一个乡下少年,我更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干什么的。正在我难以应对之际,在场的当地大队书记替我解了围,但也令我尴尬多时。他说:“还不是用绳绳绑人的!”言下之意,我毕业之后,就是用绳子绑人的。这大概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候人们的法律意识。闻听此言,我到校后很长时间对法律、法学提不起兴趣来。直到后来,我的母校一位哲学出身的副院长在开学典礼上这样说:“学习法学专业的同学们,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治国之才”时,才让我逐渐地改变了对法律、对法学的看法。是啊,法学专业是干什么的?我这位老师讲的很有道理,她就是培养“治国之才”的。不论你将来从事立法工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还是你做一位自由职业者——当一位律师或者法学学者,你的职业取向,都围绕着主体自治和社会(国家)管制、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政府权力和政府责任等核心问题而思考、而运作。特别是当我们把“法治”这种治理方式,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时,更能凸现出法律、法学的治国价值。尽管我国还不是一个法治国家,但从革命家治国、再到技术专家治国、最后迈向法律、政治、经济、社会专家治国,这应是一个不可更易的规律。在这层意义上,在座的诸位将大有可为。当然,我们的专业仅仅是设法教会大家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思维方式。至于大家毕业后究竟选择什么,决不限于法律领域。你可以像培根、孟德斯鸠、莱布尼茨、边沁、马克思、列宁、韦伯等法科出身的大学者、大思想家那样,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你彪炳史册的鸿篇巨制;你也可以像歌德、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格林兄弟、福楼拜、海涅、卡夫卡、还有我们的金庸等法科出身的作家、诗人那样,在人类的文学和文化史上,留下你世人争看的千古杰作……但无论如何,现在,你选择了法学,你是一位法科学生,法学专业自身的秉性、特征,将会伴随你的一生,所以,认识我们的专业,学好我们的专业,是你未来四年当中必须做好、做实、做漂亮的工作。
第四个我们,是我们的素质。在座的诸位都应是“90后”的同学吧?去年,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我讲演的题目是“欢迎各位自信的‘90后’”。今年,面对在座的诸位,我以一样的心情欢迎各位自信的“90后”的到来。但在这里,与自信相关,我还要谈到大家的合作能力、合作水平与合作素质问题。大家都不怀疑,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包括各位“90后”,自信心很强,自我意识也很强,从而你们的主体意识和意愿,和我们这一代人相比,可谓天上地下。事实上,树立主体意识和理念,是近代以来人的解放、人性解放的基本规定,是人权对抗神权、对抗暴政的基本结果。但任何事情,有得便有失。在人们获得了主体性的同时,人的单独自治,不可能自足地满足自治主体全方位的需要。那么,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真正自治,你就必须学会和人的合作。这是一种不无乖张的道理,这也是一种逻辑上的二律背反,但事实证明:主体的自治和社会的合作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可以说,所谓主体自治,就是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动物,从而必须进行社会合作才产生的。作为你们的老师,经过多方面的接触,我决不怀疑大家的自信心和自治要求、主体性要求。但我要进一步说的是,大家的合作精神要和自信精神、自治精神一样,同时发展、同时进步。我今天在报到现场看到,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是由家长护送到学校来的,有些甚至是数位家长共同送大家到学校来的。家长的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对养成大家在自主之上的合作精神而言,未必有利。我上大学那年,淫雨肆虐,冲垮了陇海线天水段,除陕西的同学外,其他西北的同学到西安报到,都需要绕行到陡峭的六盘山。但到校后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家长护送来校的。我们通过学校的引导,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照样把各自的事情搞得井井有条。当然,时代变化了,有些事情不能相比,但在自治、自立基础上的合作精神,是诸位必须学习和训练的素质。甚至可以说,合作能力和精神是自信心和自立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法科学生,如前面我讲到的,作为国家未来的治国之才,你的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合作方式与合作技巧,不仅关乎个人的成败得失,而且关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在在座的诸位中,或许会产生政治领袖,或许会产生财界巨子,或许会产生学界名家,或许会产生精神导师——所以,自治、自信与合作精神,理应是我们素质中并行不悖的内容。
好了,我就拉拉杂杂,借此师生见面的机会,给大家讲这么多。最后,我热诚欢迎大家来到华体会体育法学院,诚挚祝福各位被华体会体育法学院录取,也衷心感谢你们和你们的家长,对华体会体育法学院的支持与关心。
谢谢大家!
附:赠理工大学2009级法学学子:
四方学子聚良乡,
耕法砚德书画行。
开卷留心天下苦,
著文着意世间忙。
撒播热汗入郊野,
收获真知进奥堂。
仁比山高弘大道,
智同水秀济民殇。
2009、9、1日北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