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职业】待到烟花烂漫时 他在丛中笑——记华体会体育教授赵家玉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9-12-07 阅读次数:
来源:《教育与职业》2009年10月上 第34期 总第640期 摘编:新闻中心 国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焰火组成的脚印,从皇城到鸟巢,从历史到现代,震撼人心;60年国庆庆典中,60只焰火组成的和平鸽,飞过十里长街,唯美动人;还有那巨大的立式“60”、“神州”火箭和惟妙惟肖的笑脸……动态焰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给世界的是无与伦比的美妙与惊喜!
而这些动态焰火的主要研发者,就是华体会体育教授赵家玉。近日,记者走近赵家玉,有幸聆听了这位焰火专家背后的故事。
浓浓的焰火情结
赵家玉1975年毕业于华体会体育火工与烟火技术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起初他主攻军用焰火,1984年开始涉足烟花爆竹等民用焰火研究。其时正值国庆35周年之际,国家打算在天安门前燃放焰火。但当时焰火技术比较落后,燃放之后残渣很多,安全难以保证,于是相关部门便请北理工几位专家进行焰火技术改造,赵家玉是其中之一。正是从那时起,他与民用焰火结下了不解之缘。
事实上,赵家玉的科研任务是军用焰火,民用焰火属其自拟项目。为了不影响军工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把民用焰火研究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当别人安然享受假期时,赵家玉不是在查资料、做试验,就是在企业里调研。几年下来,他在烟花爆竹科技发展和安全性改进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但波折随之而来。由于当时焰火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国大部分大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北京也不例外。这给民用焰火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民用焰火没有前景”的思想逐渐蔓延,很多焰火专家纷纷转到其他领域,赵家玉却默默坚守在那里,一如既往地研究、实践,从未间断。
他坚信,民用焰火前景广阔,“黑火药是咱老祖先发明的,后来又衍生出烟花爆竹。老百姓有很深的焰火情结,重大节日都离不开它。国际市场上也很有需求,任何一个国家的庆典,世界级的体育、文化活动都会燃放礼花。”说这话时,赵家玉眼中闪烁着光芒,记者可以感受到他那种浓郁的焰火情结。
就这样,赵家玉在民用焰火学领域守望了10多年。
近年来,随着爆竹解禁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地顺应民心纷纷解禁,北京也在2005年底改禁止燃放为局部限放。烟花爆竹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赵家玉的研究成果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秉持安全环保化理念,研制出冷烟花、低温烟花、无烟无污染烟花等多项先进技术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无硫安全环保黑火药技术目前也已通过中试(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在烟花爆竹新材料研究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应用方面,也取得多项成果。此外,赵家玉主持审定了十项烟花爆竹国家标准,多次参加重大烟花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分析,起草了国家“十一•五”烟花爆竹科技发展规划,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的研究任务。
这些高新技术储备加上丰富的阅历,为其主持北京奥运会和60年国庆庆典大型焰火的成功燃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两场焰火盛宴
2006年12月,受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创意导演蔡国强邀请,赵家玉加盟焰火设计团队,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焰火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主火炬点火系统研究与设计者。
奥运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满足张艺谋、蔡国强为创意核心组的创意要求,又要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技术上困难重重。
最终,赵家玉率领团队成员攻破各种难关,研发出无烟焰火、无残渣焰火、防火防潮焰火、延时增效焰火等15种新型焰火药剂、50余种新型焰火产品,并开创了奥运会焰火动态燃放先河,震撼全球。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
由于北京市区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又要求保密,所以寻找合适的试验场地非常困难。经过再三考虑,赵家玉选择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地方进行燃放试验。他常常像打游击一样“两边跑”:白天在奥运中心主持专家评审工作,把握每一个与焰火安全燃放有关的环节,夜晚便和团队成员开车去六环外做试验,第二天凌晨再赶回来。有时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只睡4个小时。同事丛晓民回忆说,“那段时间,赵老师有时靠在墙边就睡着了,出门也是一上车就睡觉。”
与艰辛相比,压力更是超乎寻常。燃放焰火,最大问题就是安全,对于奥运会这样世界瞩目的体育盛典,更是不容许任何意外。作为第一责任人,赵家玉背负的压力比别人大得多。产品、装置、燃放控制等各个环节,他都要一一评审、签字,确保百分之百安全。“奥运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压力真的非常大。”回想起来,赵家玉依然很感慨。
巨大压力化作了无穷的动力。赵家玉带领团队成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前后进行了上千次试验,单是“脚印”就试验了180多次,焰火点燃过程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空中停留从4秒延长到6秒,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的测量和计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赵家玉,翻来覆去地研究每个礼花弹图案,以确保燃放出最佳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日夜兼程、废寝忘食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盛典上焰火的安全燃放,成就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焰火盛宴,令世界惊叹!
赵家玉的焰火研究也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首次实现焰火动态燃放,首次采用“膛压精确发射系统”,首次使用专门研制的“延时增效剂”……共申请奥运会焰火创新专利15项。他本人也获得科技奥运先进个人,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筹备工作优秀个人,首都统战系统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先进个人,华体会体育奥运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奥运大幕刚垂下不久,赵家玉便担起60周年国庆焰火晚会专家技术组组长重任,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国庆焰火晚会做准备。那段时间,赵家玉经常奔赴湖南、江西等地,深入烟花企业一线,指导国庆焰火晚会焰火研发与生产。为使焰火达到创意效果,他常常钻研技术达到忘我的境地。一次,赵家玉参加和平鸽造型焰火燃放试验,从晚上八点多一直忙到凌晨四点才睡觉,六点多钟又起床了,在院子里踱步。学生韩骏奇一问才知道,原来赵家玉一直在想着那只和平鸽呢。
奥运焰火的成功燃放,为60年庆典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新的困难不容忽视。
相比50年大庆,60年庆典焰火燃放可谓困难重重。10年后的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物的层高和密度大大增加,这给焰火燃放带来很多新挑战。其中,礼花弹的尺寸、规格选择,让赵家玉费尽心思。当前的建筑情况显然不能像50年庆典那样燃放12寸礼花弹,最多只能放4寸礼花弹,所达到的高度只有百米,人们很难看清楚。无论高度还是燃放效果,不能满足这种盛大国家庆典的需要。为此,赵家玉经过反复论证、试验,提出了多项安全技术措施,最终确定燃放8寸礼花弹,既解决了高度问题,又达到了预期燃放效果。
比起礼花弹尺寸、规格,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产品本身安全、装置安全、燃放控制安全,还有燃放阵地的选择等等,每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我主持制定了国庆焰火产品的验收标准,它比国内既定标准严格得多。”赵家玉如是说。最终,他和团队成员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成就了又一场焰火盛宴。他本人也因贡献突出,被评为国庆60周年焰火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和慰问。
培养更多焰火人才
尽管赵家玉头衔众多,光环耀眼,但在同事和学生眼中,他依然是那个低调、平和、热心的赵老师,没有一点专家架子。
60年国庆庆典结束之后,赵家玉回到了他久违的学生中来。回校不久,他就给焰火专业学生做讲座,向他们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并做了很多鼓动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焰火学的认知度和积极性。“焰火学在很多人眼中是冷门专业,很多同学是高考调剂到这一专业的,对焰火学兴趣不高,听了赵老师的讲座之后,大家触动很大,很受鼓舞。”一位学生如是描述自己的感受。
从教20多年来,赵家玉一直致力于培养焰火人才,他默默践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总是尽己所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上过赵家玉课的同学都知道,他有一项硬规定——不许逃课。赵家玉解释说,目前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而老师上课讲的很多是前沿性东西,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自己做学问的方法和心得传递给学生,对他们很有帮助。学生赵保国对此深有体会,“赵老师讲课生动、风趣,注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究中的积淀融入课堂,使大家很受启发,也更能激发大家的兴趣。”赵保国的话很有代表性。
赵家玉在指导学生时,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常说:“凡事要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不要在那里一味空想。”他本人正是这样做的。记者发现,他的双手在长期做试验过程中,因多次被药物侵蚀,已经变得十分粗糙。但赵家玉微笑地表示,这样付出是值得的。
作为一个国家级专家,赵家玉事务繁多,但他总会抽出时间和学生们交流、谈心,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事实上,赵家玉的学生不仅限于校园,而是遍布全国各地。同事崔进起告诉记者,“赵老师每天都能接到好几家焰火企业的电话,向他咨询技术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就像为学生解疑答惑一样。”
采访中,很多学生坦言,赵家玉不仅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很多指导和帮助,而他严谨、谦和、正直、无私的品格更是深深影响了自己。
一直以来,赵家玉对年轻人的成长给予了很多关注。在奥运、国庆焰火团队中,他积极推出新人,为他们提供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如今,年过花甲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更多焰火人才。“北理工焰火学研究有一个延续性,要让这方面的优势发扬光大。我现在60多岁了,今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带一批新人,把他们培养出来。”赵家玉说这话时,窗外的阳光洒在他身上,让人更觉为师者的伟岸。记者不由想起一句诗——
待到烟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