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理工丰碑”之郭大成书记文章《弘扬延安传统 铸就大学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大成   摘编:党委宣传部 张巍

  光明日报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0-09/28/nw.D110000gmrb_20100928_4-07.htm

弘扬延安传统 铸就大学精神

郭大成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8日)

     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统美德的升华,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

     作为诞生于延安、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70年来,华体会体育始终秉承延安精神传统,充分汲取延安精神精华,以延安精神传统来哺育、浇灌校园文化,塑造、凝练独特的大学精神品格。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对延安精神进行丰富和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概言之,就是以延安精神滋养、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以先进的大学精神引领创建一流大学之路。

     第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倡服从大局、自觉奉献

     爱国主义是延安精神的应有之义。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组建了空前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浴血奋战,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爱国主义精神在华体会体育得到了充分体现,集中表现在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校之初,学校以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为己任,一方面为抗战建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专家和革命人才,另一方面服务于根据地发展建设需要,开展了用马兰草造纸、以新方法制盐、创建边区气象台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按照国防建设急需设置专业,迅速而及时地提供相应技术、培养毕业生,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要,创造了若干个“新中国第一”。近年来,学校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并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国庆60周年庆典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当前,学校更是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致力于提升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原创性科研成果,努力办成让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二,弘扬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提倡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实事求是的关键是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认真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及时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建校70年来,一代代北理工人秉承徐特立老院长提出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教学、科研之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做出了一桩桩创新的业绩。近年来,北理工党委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核心命题,集全校师生智慧,不断总结凝炼,提出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我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即“培养志向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深化了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

     第三,弘扬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团结协作、兼容并包

     集体主义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集体主义精神为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当前,在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中,同样需要集体主义精神,需要吸引、团结、包容方方面面的人才,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力量,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为调动全校各方力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校党委提出了“干部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所有工作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办学理念,要求管理干部自觉做到深入教学科研一线,以服务的心态做好管理工作,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责任”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最大程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适应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需求,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大学所有工作都要为人才培养服务,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与人才培养衔接,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当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三服务”理念正逐渐内化为教职员工的追求,成为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四,弘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提倡昂扬向上、攻坚克难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提到,延安精神,是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是“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身上发现的一种令人惊异的生气勃勃的精神。这种不可征服、生气勃勃、昂扬向上、创新创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尤其应该弘扬的。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领导班子针对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保持勇于革新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干劲,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按照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和理工结合的思路,对学院建制进行调整,整合设立4大类17个专业学院;贯彻国家“大部制”改革精神,将19个处级单位进行调整合并,管理人员总体缩减10%,为“建设服务型机关”、“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学院建设”奠定了基础;成立督办室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着力加强督察督办工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成立基础教育学院,专门负责一、二年级本科生管理,按照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思路,强化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搭建平台;选择武器、信息、航天三类学科和专业作为试点,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起面向海内外招聘全校所有学院院长,引进了一批德才兼备、学术水平高的新院长;整合力量,集中资源,组建火炸药研究院,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院校的支持和肯定;创建学部制度,发挥教授治学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极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也充分印证了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改革创新精神的可贵。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继承、弘扬并努力践行。目前,以延安精神为根的大学精神已经融入到华体会体育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中,以新的形式体现在了校训、校风、学风中,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它激励着我们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开创学校更加宽广、美好的发展前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