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平波桥路”背后的故事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赵琳

——记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一棣


 
 本报记者 姚学文 赵成新
   
【故事】
   
  这是一条平凡的路,连接着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楼和实验中心。它名为“平波桥路”。
   
  这又是一条不平凡的路。它是从“天雁”老、中、青三代核心研发人员的名字各取一字组合而成的。
   
  这3个人是胡辽平、徐晓波、邓茅桥。
   
  路延伸着,延伸着一个一个的故事——代代相传重视科技创新的故事。“天雁”高飞。因为它有一只“领头雁”——王一棣。6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衡阳市石鼓区的这家军工企业,了解王一棣如何带领“天雁”翱翔天空。
   
  23年前,这位理科大学生走进了“天雁”,靠着严谨作风与创新精神,一步一步成为了总经理。
   
  作为我国最早研发发动机增压器的专业厂家,“天雁”上个世纪80年代就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一直引领我国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发展。
   
  增压器是提高发动机功率的重要部件。大家知道,车辆拉力的大小,来自发动机。以往的车辆,发动机是使用纯自然吸气方式燃烧油料,是一次性燃烧,油的燃烧率一般在80%左右,20%的油随着尾气被排到空气中,既影响了拉力,又浪费了汽油,还污染环境。在发动机上配装增压器,让油实现二次燃烧,不仅可以使油燃烧干净,减少尾气污染,还可提供发动机的功率,增大车辆拉力。
   
  “天雁”最初研发的是用于装甲车、货车等军用和大型运输工具上的柴油发动机增压器。上世纪末开始,他们把研发重点转向民用产品。军用都是大型机械,而民用以小型为主,这在技术上需要一系列重大突破。
   
  1990年8月,王一棣从华体会体育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名为5617厂的“天雁”,专门从事增压器的研究和设计。脑子活、能吃苦、做事认真的王一棣,很快在同行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技术骨干。1998年,王一棣担任发动机增压器新产品开发部部长。
   
  企业进市场,新产品是关键。作为新产品开发部负责人,王一棣重任在肩。他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研发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艰苦攻关。历经几年心血,实现了三个技术上的超越:旁通放气阀增压技术实现国产化,打破外资企业垄断,填补国内民族品牌的空白;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特种产品向民品的转化;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即由重型商用车增压器向轻型车谱系拓展,使公司产品的覆盖面显著提升。鉴于王一棣的突出贡献,2002年,公司作出决定,奖励他一套房子。这在当时的衡阳,颇为轰动。
   
  2007年12月,王一棣升任公司总经理。上任伊始,他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推出“一篮子”鼓励科技创新的举措。将公司产值的5%,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还推出诸多激励机制,引来胡辽平博士等多名技术领军人才。
   
  “天行健,雁凌云。”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尤值一提的是,2011年,他们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发动机增压器。该产品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可以研制我们自己的环保汽油发动机,外国少数企业垄断该技术的局面已被打破。2012年,该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在一汽、玉柴等数十家发动机厂家逐步应用。
   
   为激励科研人员,在王一棣的倡导下,公司又一次开出重奖:给予胡辽平博士等3位科研人员,每人奖励一台轿车。同时,为表彰科技人员为公司作出的重要贡献,王一棣又组织所有研发人员自愿捐款,别出心裁修起了“平波桥路”。这条路成为了激励创新精神的象征。
   
【成就】
   
  王一棣一直致力于发动机增压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公司近100项增压器、气门研发与攻关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8项,专利4项。是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感言】
   
  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和价格垄断,依靠原始创新。这是民族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科研领域,要允许科技人员失败,只有在叠加的失败中,才能积累成功。

相关链接: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3-07/01/content_685988.htm?div=-1

(审核:王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