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创新是一种使命——刘峰的8年“北斗”情缘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赵琳

原文链接:http://chinadream.youth.cn/rwtx/201310/t20131024_4083533.htm


  
  平均每天工作13小时、处理近200条短信、接打80分钟电话--这是一位35岁国防科研管理者的日常生活状态。而这样的状态,从8年前博士毕业投身北斗系统终端研发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2010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军用北斗二代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实现了北斗二代军用终端系统“中国芯”的重大突破。2012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第一部北斗二代手持基本型用户机的定型,实现批量装备。
  
  “我们做这个创新是‘被逼'的,就是说我们必须做北斗,这样中国才能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从而保障国家的安全。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使命,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情。”说这句话的就是华体会体育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峰。
  
热血爱国青年,投身国防事业
  1978年,刘峰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父亲教物理,母亲教化学,父母为他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科学启蒙氛围。
  
  “小时候,看父亲做小玩意手很痒痒,在旁边帮忙打杂,学到了很多。”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最小是在8岁时参与爸爸的实验,共同制作出一部无线对讲机,可以在两个房间进行对话。 
  
  1995年,刘峰从山东考入了华体会体育电子工程系的通讯专业。本科时他发现自己对市场的动向十分敏锐,这也成为后来他博士毕业后从科研转为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二时,他打算制作一个MP3光盘播放器,半年后市场上便出现了MP3,而他的理念由于技术所学有限而搁置下来。大四的毕业设计,刘峰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个脱离电脑依靠座机通话的IP电话,并在毕业答辩时成功展示,而当时国内还没有相关产品出现。
  
  顺利通过答辩后,刘峰本应顺理成章地在通讯领域继续实践他的创意,但一场突发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年5月7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轰炸,这一事件引发了北京无数学子涌向美国驻华使馆门前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和抗议。
  
  刘峰便是那群热血青年中的一员,在示威的浪潮中,他意识到了国防事业的发展对于保护祖国不受侵犯的关键作用。当年9月研究生选导师时,他和系里商量,换到了与国防最为对口的雷达专业。
  
  回忆自己的国防路,他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刻,中国竟然还会被发达国家欺负,我为之深深震惊和愤慨。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防力量不强大,人民的腰杆子就不硬气,国家的地位就没有保障。因此,我坚定了自己的国防梦,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点事情。”
  
8年,北斗导航从理想迈入现实
  2004年,博士毕业的刘峰再次站在人生交叉口,是选择去英特尔那样的外企拿二三十万的年薪?还是留校继续做国防科研?现实的差异是巨大的,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国防梦的机会便在眼前。最终,他选择留校,并与“北斗”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斗系统是一套我国自主研制、自主开发的导航系统。2005年,北斗2代系统的研发启动,刘峰就是在这个时刻进入了该领域。他所在的团队负责研制这个系统的应用终端,也就是地面应用系统核心技术的攻关工作,这么一干就是8年。
  
  “在从事北斗研究一年半以后,我经历了8年中内心最艰难、最迷茫的时刻。当时,我带领团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但内心并没有喜悦,反而感觉越来越惶恐。因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又会发现好几个新的问题。国外对相关技术彻底封锁,国内也没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我和我的团队站在国内的最前沿,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前行,根本不知道面前是一条路,还是一座山,甚至是一道悬崖。”这是刘峰对研发初期状态的描述。
  
  在导师龙腾教授、毛二可院士的强力支持下,刘峰的团队通过持续数月的“6+1”、“白加黑”辛劳工作,完成了近300页的公式推导,编写了10万余行软件代码,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原理样机。2010年,刘峰团队完成了军用北斗二代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实现了北斗二代军用终端系统“中国芯”的重大突破。2012年,研制的北斗手持机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一级定型的北斗二代单频终端设备。
  
  国防科研成果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是神秘的,在刘峰的团队成功研发后,这些成果被应用到抗震救灾中。
  
  2013年,芦山发生大地震,一家媒体的前线记者和北京通讯十分困难,记者携带的海事卫星接通率不到20%。刘峰与所在的团队得知后,第二天便派人带上最新研制的北斗双模用户机赴四川,刘峰则在北京搭建指挥平台。
  
  灾区的消息通过终端设备源源不断地传出,化为铅字印刷传递给全国人民。前线的记者对刘峰说:“拿着你们研制的设备,我心里很踏实,这是一颗定心丸,带着它,我敢往深山里走!”。他看到自己的研发能为群众的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十分欣慰。
  
  现在,刘峰团队申请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项目,内容是针对北京做一个应急灾情采集终端。这个通讯模块的作用就是,当灾情发生到通讯网络断掉时,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利用北斗卫星来保证通讯和定位。
  
团队创新,争取实现“北斗”的中国梦
  如今的他已经不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对于商业化的经理人头衔,刘峰对中国青年网记者强调:“圈里更喜欢把这叫做科研管理人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使得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更多成果。”
  
  2009年,刘峰响应华体会体育的号召,参与创办了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这家公司的年收入达7400万元,被评为2012年度中关村新锐企业十强。
  
  作为一家国家出资占30%多的高科技企业的总经理,刘峰并没有继承部分老一代国企中人浮于事、审批繁复的种种弊端。据介绍,公司中有一半员工是专门从事研发的科研工作者,无论是管理还是研发,团队都走上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在北斗导航研发领域不断突破创新。
  
  在中国青年网记者的追问下,刘峰分享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
  
  刘峰认为注重鼓励员工创意的企业文化十分重要。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个领导有两个下属,一个下属按部就班的完成了领导布置的每件事,另一个下属想法特别多,但本职工作做得一般,而他有些想法是好的,但有时候可能是错的。到时候每周开会的时候,看这个领导对两个人评价如何,就能了解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是领导认为那个按部就班的人好,那么,那个有想法的人时间长了就跳槽。要是领导说:“你这个想法好,那个想法不好没法实现,但没关系继续努力。”这样,便可让下属一直保持有灵感的状态,有一天就会有有价值的想法蹦出来,贴合市场的需求,这样坚持下去公司的产品就能够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他认为物质激励属于这个范围的一部分,但不是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但凡创新的天才通常很偏执,这种偏执的人通常不爱钱。
  
  他说:“不管当年做科研,还是现在做管理者,我感觉同事们对金钱的追求永远都是有的,但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干活最辛苦的那段时间,就是五至八年前,没有公司现在这么好的激励模式。但是我能出这点成果,就是因为领导给了我很好的鼓励。所以,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公司文化导向,对创新是有直接影响的。”
  
  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刘峰依然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明白事物的发展包括产品创新都需要时间。他谦虚地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我们现在的创新一定比别人的东西好吗?其实未必。毕竟别人是走了那么多年,我们是首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只是刚刚起步。”
  
  今年年初,刘峰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这是我国政府对于青年最高的荣誉与奖励。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认认真真做好科研工作、多出高新成果,就是我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想,我的中国梦就是国防的强大梦、就是北斗的发展梦。我将继续用奋斗谱写青春,早日让我国的每一架飞机、每一辆汽车、每一部手机都用上北斗导航系统,让中国梦早日实现。”刘峰说。(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

(审核:王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