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焰火“大片”难度超过奥运会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9-10-03 阅读次数:
“和平鸽”烟花在北京上空绽放。新华社发
第一集
奥运会都没放过的焰火
播出时间 2009年9月21日
主演
蔡国强——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焰火表演总导演
陈延文——国庆特型焰火项目负责人
赵家玉——华体会体育教授 焰火技术团队负责人
演员
团队成员、武警某部战士、记者
外景地
房山某兵工厂,国庆特型焰火试验基地
画外音
国庆特型焰火项目负责人陈延文的团队负责发射从建国门到复兴门的60只“和平鸽”、天安门广场上的6个“60”、三个笑脸以及“‘神舟’火箭”。
这个团队几乎把奥运焰火团队整建制地搬了过来。今晚,他们要尝试一种奥运会上都没有用过的焰火技术:连续三个“竖60”从地面打向空中。加上与地面平行的3个“横60”,组成寓意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6个“60”。三个“竖60”距地面约100米,加上“60”本身的高度,总高达到180米。
剧情
傍晚7时,陈延文来到位于房山区的特型焰火试验基地。负责发射的武警战士们已经把炮筒一字排开架好,专家们在对点火装置作最后的检查。赵家玉教授耐心地给记者解释:“火箭是要拉着烟尾巴上去的,‘60’却不能,光必须干净、明亮,这就必须在火药上做文章。无轨迹、无烟迹是我们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奥运会的‘大脚印’用的是暗燃技术,看不见炮弹出来,在110米高空突然发光;‘竖60’则是渐进式的,一出炮口立即发光,逐渐放大,到达终点后达到最亮光度然后熄灭,这两个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
8时,蔡国强高瘦的身影出现在发射场。发射试验准备完毕。焰火团队坐上面包车,开到200多米以外的一个乱石岗。刚刚下过的一场雨把乱石冲得有些松动,团队成员手脚并用,爬上20多米高的山顶。
“五、四、三、二、一!发射!”武警某部的参谋长一声令下,咚!咚!咚!三声炮响,三个“60”接连飞向夜空。“成功啦!”蔡国强兴奋地来回踱步。“中国人是讲好彩头的。靠这三炮,国庆晚会一定一炮打响!”
回到发射场,蔡国强站在夜幕下给团队开了一个现场会,深夜11点,核实了所有细节之后,蔡国强钻进轿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第二集
3只“和平鸽”作备份
播出时间 2009年9月26日
主演
蔡国强、陈延文
甲丁——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执行总导演
演员
团队成员、武警某部战士、记者
外景地 武警某部
画外音
从今年三月初开始,陈延文带着他的公司员工没干别的,一直在做焰火的试验。鸽子到底由多少个点组成合适?从30多点到60多点,最终试出47个点组成一只鸽子,鸽子最形象,也最漂亮。
剧情
陈延文揭秘:为了万无一失,本来60只鸽子又加上了3只作备份。“万一哪一只没飞上去,就到终点用这3只备份的鸽子补齐。”
“国庆联欢晚会上的焰火盛宴将颠覆以往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大型焰火燃放,会使观众无比震撼。”甲丁把国庆焰火称为“理念的突破”。
“我希望晚会的焰火体现更多的亲和力、和平主题和艺术性色彩。”蔡国强这样解释他的和平鸽创意。
试射开始,和平鸽上下翻飞,顺利通过。
“鸽子”成功了,“竖60”却因为火药受潮,烟雾很大,根本不成形,试射效果很不理想。“必须在正式发射前解决这个问题!”一向平和的蔡国强这一回也忍不住着急了。
第三集
“竖60”再次失败
播出时间 2009年9月27日
主演
陈延文
赵家玉
邓少辉——国庆焰火工作组负责人
古奇——蔡国强的焰火顾问
演员
团队成员、武警某部战士、记者
外景地 武警某部
画外音
继前一天“竖60”试射失败后,今晚的试射又一次失败。第二个“60”发射后,出现了点阵脱离的现象,成了“一一”和“bU”。
剧情:
晚八时,试射结束后焰火团队坐在武警某部的发射场边上,每个人都在闷头吸烟。
“如果明天试射再失败,我看晚会上就不要上‘竖60’了。这不是添彩,而是添堵!”邓少辉作为总负责人,紧锁双眉。
“点火器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距离国庆晚会只有四天时间了。”焰火顾问古奇说。
陈延文捻灭手里的烟头说:“特型焰火不像礼花弹,要求高度精确,丝毫不差。点火器的编程,必须保证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焰火团队现场联系长沙一家焰火企业和江西的李度焰花,连夜空运点火器。点火器到京,明晚再战。
第四集
“竖60”试射成功
播出时间
2009年9月28日
主演
陈延文
演员
团队成员
武警某部战士
记者
外景地
武警某部
画外音
这一晚的试验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钟。经过反复调试点火器,“竖60”终于连续三次试射成功。
剧情
点火器的编程很关键。每个“6”和每个“0”分别由24个点组成,经过一次次试验,最终确认每个点的发射时间理想间隔为100毫秒,每个“60”之间相差3.3秒。144门炮筒在点火器的控制下终于按照预先的设计万无一失地打出“60”。
“从一开始我就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陈延文从2006年就开始动手试验特型焰火,最初的设想是打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字样和奥运五环。在蔡国强的焰火团队中,他不仅实现了这个梦想,而且参与了举世瞩目的“大脚印”。残奥会上,陈延文所在的团队又打出了英文“future”。“这回我算过足了瘾,用焰火打中文、英文加上数字,没有我不能做的了。”为了实现梦想,这两年陈延文几乎把自己公司的业务都放下了。公司只留一个人“看摊儿”,剩下的人全部跟着陈延文投入到焰火团队。
这个认为“做事儿”比“挣钱”更重要的私营企业主每到年底总是各类私营企业表彰会的常客,但是,公司墙上挂着的那些奖状,他一个也记不住。半年来的忙碌让他的声音已经嘶哑,不过,看到焰火在空中画出一只只飞舞的“和平鸽”、一张张笑脸,他眯着眼睛笑了。
本报记者廖雁 J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