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网» 专题报道» 七十五周年校庆专题网站» 校友风采

【翰墨铸情】传播艺术美,耕作军工田

——北理工75周年校庆采访校友书法家冯学海

 

  2015年的建军节,教育基金会实践团一行在古都西安拜见了011861班校友书法家冯学海先生。从书房里我们读出了他务实勤奋的学风,如沐春风的交谈也为炎炎夏日带来一抹清凉。

  冯老师开门见山,首先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自幼好书,临池不辍,师习颜体,又追“二王”,承欧柳神形,杂糅诸家碑帖,博观别取、融会贯通、同中求异,同是放怀自然,异在各取生机,对书法理论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参悟,通过对传统技法的研究,求得自己艺术发展的精髓,在贯穿传统意识的基础上,于自然中寻找灵感。冯老师崇尚碑与帖的相融互渗,骨肉并济、法意自然,力求雅俗共赏,注重法、韵、意、态、趣的完美结合,注重字外功夫及自身修养的加强。在追求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冯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俊秀、劲健、大气、灵活的艺术风格,并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随后,冯老师娓娓道来自己的书法历程。冯老师从小受乡贤的熏陶,书法学习也受当时家乡春节期间写春联风俗的影响,正是春联内容符合实际、妥帖、字美、且通俗易懂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特点造就了冯老师的艺术风格,也算是他书法创作的启蒙。
 
  冯老师还向我们讲述在北理工读大学的时候书法学习的趣事。没想到他也曾因痴迷研习书法导致电工学课程不及格,也曾因晚上在宿舍挑灯熬夜练习而使得舍友的不满,也曾因图书馆借阅启功先生的书因迟迟不舍归还而遭管理员索要。冯老师说大学中印象最深的事莫过于1989年国庆节参加书法大赛期间,他被启功先生为建国四十周年敬颂的“兆民乐有三生幸,大业欣周四十春”所吸引,而顿足往返。正是从那时起,冯老师与启功先生结下不解之缘。同时在学校“京工书画社”的学习也让自己收获颇丰。
 
  谈到恩师启功、雷珍民前辈时,他向我们解释道:“与前辈结缘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欧体的师承关系,同时两位前辈对书法的研习精神和态度更是值得我学习的。”他还跟我们分享自己研习书法的习惯,无论是走到哪里,只要碰到写得好、内容好的字,他都欣赏吸收。北京城、西安城以及其它旅游景点的题字,每逢碰到冯老师都在心里默写多变,为自己的书法创作积累新鲜元素。正所谓“走到哪,学到哪”。
 
  冯老师目前供职于西北兵工局,日常工作繁忙,但他把书法作为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告诉我们要处理好日常生活的五个关系,上班下班的关系、业余与工作的关系、紧张与轻松的关系、左脑与右脑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他教育我们书法一定要给他人带来美感,同时告诫青年学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写不出,但是要懂欣赏书法艺术的美”。采访最后,他为母校75岁生日赋诗一首以表对母校的感恩与祝福:“七十五载一挥间,大树欣欣荫庭前,高木历历同谋国,嘉业长春当领先,絃歌高奏倾杯乐,犹盼古木更参天。”
 
  坚持不懈终有获,长松万仞石千寻。冯老师并非科班出身,却能在书法艺术有如此深的造诣,背后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真实的诠释了天道酬勤的真谛。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来冯老师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蜂酿蜜的精神研习书法,常年临池不辍,师法传统,兼收并蓄,执著追求,从不满足,他常用“学然后知不足”来鞭策自己。他有思想、有追求,常以别人的长处针对自己的弱点,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前进,这是一个书法艺术家难能可贵的艺德。
 

冯学海
  字仲学,师蜜斋主,1966年生于陕西周至世代书香之家,华体会体育毕业,取得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供职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驻陕机构。书法师从启功、雷珍民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编辑与出版委员会委员、陕西秦兵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启功书法艺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西北文化交流发展中心副主任、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陕西皇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我对书法的理解
—摘自《书法十谈》文/冯学海
 
●书法写什么?毛主席讲“文艺为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树干与电线杆的区别在于树干有生命力,直中含有不直,有涩味,此意通书法线条。
●大自然中没有绝对平面的,用笔贵在中锋,笔画要有立体感,笔画要饱满、要圆,要自然,写字不是画字。
●自然就是美,笔法来自大自然的物象。如老藤、枯枝、鲜叶、幼竹、柔兰,似流水、闪电、阵云、惊蛇、翔鹰、虎跃、龙腾。
●好的笔法似锥画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
●一笔之内没有纯粹的直,不直就是有内涵,只是显与隐罢了。但过分的夸张就是做作,就是不自然。
●用笔最大的“敌人”就是快,笔意不是向前,而是向下,笔笔留得住。
●笔法的创新就是线的创新,线要新,要含蓄,要能感动人。
●欧体的结构很美,“法”是规范手脚,是基础。破唐法用宋人率真的“意”。魏晋的书法是一个颠峰。王羲之的“韵”是学习行草书的必经之路。
●字分体势字、形势字。体势字如人的腿、胳膊;形势字如人的手、眼、耳、鼻等五官。比例协调、手足相安。
●墨迹易上手,写碑能沉、厚、涩。碑帖融合最为佳。
●要既到位又灵活,既有“位”又有“味”,可谓书法大成。
●书法作品重在写气,气要贯通,书法是第六感觉。四边布白,神实气足,充盈饱满,行气贯通,千变万化,协调统一。
●大自然、生活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美,地球上没有同样的一片树叶,书法也讲求变化。
●“书贵瘦硬始通神”,要做到骨肉不偏者难。
●好的书法要有力度、质感、韵律、节奏,能感动人。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要有神采、有意境,能把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
●从来都是“眼高手低”。不是时间愈久,功夫愈深,是正确的重复,是正确加数量。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变化。学习书法如蜂之酿蜜,蚕之吐丝。
●学习“三问”:问人、问己、问墙(字怕挂)。
●学习方法:定时、定量、定帖,楷一、行二、草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成功秘诀:勤奋、悟性、修养、路径。
 
贺母校75周年校庆冯学海捐献书法作品


自作诗《贺母校75周年华诞》


枝老雄风在,雪浓梅花香


心经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