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赛道“逐鹿” 协同创新全力“助跑”
华体会体育(中国): 2020-10-12 供稿:科学网
编辑:吴楠 审核:刘晓俏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新能源汽车赛道“逐鹿” 协同创新全力“助跑”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0/446683.shtm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赋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发展,全球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遇之大变革。
9月27-30日,第二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9月29日,来自国内外专家、企业高层共聚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第二场全体大会,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突破与产品力提升”展开精彩演讲和热烈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体会体育教授吴锋表示:“能源革命悄然临近,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全球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方式,改变人类生活甚至地缘政治格局。”
夯实技术“底座” 创新颠覆传统
2019年至2020年8月,受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欧洲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20年1月-8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57.07万辆,同比增长79.1%,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9.6万辆,同比下降26.4%。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要打破传统造车思维与逻辑,打造可移动的高端智能网联平台。”
吴锋认为:“新型二次电池是当前国际竞相研发的热点,已成为新一代信息通讯、电动汽车、储能电站与能源互联网等重大应用的关键环节。”
在吴锋看来,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面临“洗牌”危机。2019年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为112.6 GWh,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是62.2 GWh,占比52.2%,前十家企业的装机量达54.65 GWh,上百家企业竞争剩余的7 GWh。“因此,中国的动力电池总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不足。”
对此,吴锋指出:“新型二次电池作为能源转化与储存的重要环节,要从基础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入手,特别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新,瞄准市场,做到人无我有,但不要炒作和急功近利。”
“此外,要发展智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智能化制造,开启二次电池数字化的新飞跃,助力电池系统寿命接近单体寿命,电池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创新。”吴锋表示。
LG化学全球首席执行官辛学喆认为:“由于环保法规的增强和消费者对环保汽车的认可,动力电池市场有望快速增长。为此,行业正在对先进的正极材料和模组的集成化进行研发,以降低电池成产成本,缓解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指出:“新能源运营车辆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已超越燃油车,2025年有望实现无补贴首购平价。因此,要拥抱革命,把握产业重大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变革基础。”
在曾毓群看来,电动化是大势所趋,能源变革、政策驱动、消费升级、基础设施、车企转型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至关重要,“要练好基本功,发挥想象力。”
此外,曾毓群呼吁国家制定促进电池购买的低息贷款、长期贷款等政策,助力电池租赁行业发展。
升级用户体验 路径“百花齐放”
当前,新能源汽车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强表示:“技术引领变革,‘体验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生态共享化”和“轻量化”的“五化”将引领转变。”
为加快这一转变,王国强指出:“创新体验与用户导向是新能源汽车从政府的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的关键因素。”
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沈峰对此表示认同,“产品力与用户体验的真正落地,是新能源汽车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要生产消费者想要的、能够支付的、成本合理的、市场能够接受的新能源汽车,更要解决消费者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 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柏历补充说。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理事长董扬指出:“跨界融合最重要的不是把不同行业的人、不同技术的人叠加,而是要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模式,生产满足用户不同体验的新产品。”
除了注重用户体验,博世集团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Stefan HARTUNG指出:“技术中立和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尽管目前锂电池是电动化领域的主流解决方案,但燃料电池及其他替代解决方案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根据博世市场研究表明: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新注册车辆仍将使用柴油或汽油,包括混动技术,“使用可再生合成燃料可以使燃烧过程实现碳中和,因此,技术中立是实现零排放交通出行的必然前提。” Stefan HARTUNG认为。
对此,董扬也表示:“电动汽车实现完全市场化需要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产品的生产、使用、充电,以及回收多场景的全面落地,电动汽车的发展不应该拘泥于少数的技术路线或者几种商业模式,而应广泛创新,满足各种场景需求。”
近年来,丰田汽车在燃料电池方面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 “未来,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动汽车将会共同存在,能源的节省及燃料的多元化非常重要。”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尾清哉表示,“要严格控制质量以普及燃料电池技术,无碳社会需要汽车公司、能源提供者、政府、用户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开放协同共赢 跨界智能生态
近年来,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持续深度融合。曾毓群表示:“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5G、自动驾驶引发了能源与交通革命,可以说是万亿市场,产业协同变得至关重要。”
柏历认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跨界和社会体系的跨界要根据行业需求,需要政府与技术企业共同协调才能驱动发展,这需要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以用户为导向解决痛点改变商业模式。”
“未来的车企是共生生态,只有交互融合、跨界发展才能创造一个共同的生态,创建车、人、社会有机的共同智慧体。”王国强指出,“因此,一定坚持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原则和合作的法则。”
在徐和谊看来,软件定义时代下,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开展合作,从时间、技术水平、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满足要求。“此外,新能源产业生态中围绕投资和融资的链条非常脆弱,政府部门应多关注投资该领域,为企业创造更多条件。”
“产业协同,凝聚产业变革合力,要把握能源变革和交通变革,实现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深度融合,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曾毓群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