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网» 媒体北理» 媒体理工

高校如何写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答卷

原文标题:高校如何写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答卷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3/20/nw.D110000gmrb_20220320_2-07.htm

微信截图_20220320122236.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时代命题,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自觉担负起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全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人,关键在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华体会体育在82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

强化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持续深化“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谋划实施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统筹“十育人”工作体系,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将“四史”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相结合,打造以“红色育人路”为品牌的立德树人“北理工模式”,培养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本研一体贯通培养。全面实施“寰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本科10个大类招生与培养,建设明德、精工、求是等9大书院,推进本研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交叉培养特色。

建设一流“金课”,着力打造优质教学资源。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课程对标,以“十门国际、百门国家、千门北理”为目标,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打造由院士、高层次人才讲授的专业核心课,鼓励青年人才开设全英文课。建设智慧教室并开展“研讨式、案例式、讲座式”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五位一体”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科教深度融合,产出一流创新创业成果。依托红色“延河联盟”打造延河课堂智慧教育平台,以“特色学科平台团队”赋能学生双创品格和能力培养,形成具有北理特色的“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科技创新浓厚氛围,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

持续打造“大先生”和“大团队”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伟大征程中,高校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努力做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人才培养主阵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北理工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成长发展机制,持续营造人尽其才、分类卓越的良好成长环境,打造了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的“大先生”和“大团队”。

坚持师德师风引领,打造德教双馨师资队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学校建设发展、融入教师评聘考核、融入教师个人成长、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强化正向引领,完善教师荣誉体系,设立人才培养最高荣誉“懋恂终身成就奖”。

全球布局、培引并举,加速人才会聚。构建全球人才选聘体系,举办海内外“特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打造“特立”人才品牌。构筑一流人才发展体系,实现对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支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构建覆盖全员全职业生涯的培训体系。有效推动以校引人、以业育人、以人聚人、以心助人的人才培引新模式。

科学评价、分类卓越,迸发内生动力。完善分类评价与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局面。破除“五唯”,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推进分类聘用,构建“预聘-长聘-专聘”体系,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才。畅通分类卓越发展通道,构建“纵向畅通、横向互通”的发展模式,调动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立足“两个大局”,推动“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高校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的同时,深化开放融合,不断开拓办学育人新局面。

北理工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走出“强地、扬信、拓天”特色发展路径。开创“四位一体”科技发展新模式,建立“四级联动”管理新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研融合,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建成了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

交叉融合、集成攻关,破除关键核心科技“卡脖子”瓶颈。学校以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发展需求为牵引,建立优势学科带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建设新模式,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动理工文医等有机融合,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创新国家队”。在历次大阅兵中,参与装备研制的数量与深度均居全国高校首位。

构筑国际战略合作体系,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全面推进寰宇全球国际合作大社区计划,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国际战略合作体系。与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校际合作院校达到53所,与48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149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本科生参加国(境)外学习交流比例达到42%;授位博士参加国(境)外学习交流比例达到70%;留学生规模增长62%,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北理工已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新征程砥砺奋进,“双一流”号角激昂。胸怀“国之大者”,北理工将继续坚守使命、勇毅前行,以扎扎实实的办学育人成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写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答卷。

在“红色育人路”上成长奋进的人才队伍,必将让民族复兴的步伐更加铿锵自信。

(作者:张军,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体会体育校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