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获得8项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8-01-08 供稿:科研院 编辑:韩姗杉 审核:胡晓珉 阅读次数: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8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
2017年华体会体育共获得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由王涌天教授主持完成的“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付梦印教授主持完成的 “高过载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董宇平教授与外单位合作的“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由张小玲教授与外单位合作的“环境友好五元环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王耀威老师与外单位合作的“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王涛副研究员与外单位合作的“气动元件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黄远灿副教授与外单位合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方案与手法评价系统”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刘检华教授与外单位合作的“基于多学科物理量控制的新一代导引头制造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涌天教授团队的“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交互式显示面临的多人互动不便、显示表面受限、呈现维度缺失等难题,提出了强协同、大尺寸、真三维的工作目标,在多用户协同背投交互显示、自然表面投影交互显示和可探入真三维交互显示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医疗卫生、军事仿真、文物保护、展览展示、教育科普、文化娱乐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光电显示、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融合、发展和应用。
华体会体育自动化学院、宇航学院联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高过载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项目,发明了一种抗高过载陀螺,提出了高过载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方法,解决了特殊条件下高过载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难题。
我校作为“聚集诱导发光”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之一,董宇平教授团队首次开发出以吡咯为核的多芳基取代衍生物,证明了通过分子平面扭曲构象阻碍分子间π-π堆积,限制分子内旋转,从而实现AIE特性。通过羧基功能化,赋予了三芳基吡咯衍生物AIE性质,并具有对水中铝离子高灵敏、高选择性实时“点亮”型检测功能,最低检测限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铝浓度标准。
我校作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单位之一,由我校特聘教授权恒道主持、化学与化工学院张小玲教授主要参与完成的“环境友好五元环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旨在保护大气臭氧层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国际上率先选出五元环含氟系列化合物为新一代替代物,开发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并创建了世界首条工业化生产线,推进了我国氟化工产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
我校作为“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项目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单位之一,提出了高精度车辆智能分析识别方法,通过场景模型和视觉特征描述的有机融合,突破了复杂应用场景下车辆的高精度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瓶颈。
我校作为“气动元件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项目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单位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气动元件流量特性快速检测新方法,发明了高效快速检测装置,成果被ISO标准采纳。开发的“基于等温容器的流量特性动态检测系统”已经被国内多家气动企业采用,降低了企业的检测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校作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方案与手法评价系统” 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创新性地提出了颈椎生物力学数学模型,开发了旋提手法力学评价体系及具有临床操作实感的颈椎模拟装置,为中医骨伤事业的科学化及标准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我校作为“基于多学科物理量控制的新一代导引头制造技术”项目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单位之一,提出了一套活动线缆建模和运动干涉力矩数值求解方法,解决了导引头活动线缆非线性力矩干扰引发的控制难题;揭示了导引头集成组装过程中应力场和加工误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套装配参数定量补偿工艺方法,解决了导引头快速高精度装调难题。
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推动了相关学科、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为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