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华体会体育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谈大学人才培养之道


原文标题:
“学”比“大”更重要
——华体会体育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谈大学人才培养之道

                                 原文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11/10/nw.D110000gmrb_20151110_1-16.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0日 16版)
 
  9月19日,对华体会体育(以下简称“北理工”)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很多老校友自发回到母校相聚并探望师长。但除此之外,校园里几乎一切如常。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云集的记者,这所被誉为“国防科技高级人才摇篮”的学府,低调地迎来75周年华诞。

  沉稳、扎实、严谨,是北理工一向给人的印象。但北理工校长、力学家胡海岩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谈及的办学理念,却让人耳目一新:“大学定位中‘学’比‘大’更重要”“解决创新问题须先解决科研诚信问题”“一流大学不是大而全,而是会取舍”。

  “我最反对学生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以往关于“大师”与“大楼”的讨论。对此问题,胡海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学术共同体。大学的本质应该落在‘学’上,而不是‘大’上。”

  曾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洪堡学者、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的胡海岩在就任北理工校长之前,曾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多年,对于大学的本质与功能,他有长期思考。他强调,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很多大学都把精力放在了“大”上,努力争取各种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这本无可厚非,但走完这一步之后,大学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学术追求上。

  “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胡海岩认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项大学的主要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另外三项功能必须与人才培养互动,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否则就有损于大学的健康发展。

  “大学应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胡海岩强调,在大学这个“学术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是利益攸关的两个方面。两者的价值取向,应该高度一致。即教师的工作必须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学生的求学亦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胡海岩坚持,国家与社会赋予大学很多种任务,但大学自身要有独立判断,敢于作出正确的取舍。“比如,某些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无关,甚至会影响、削弱人才培养质量,那就不应该由大学来承担,而应由其他研究机构去完成。”他说,“再比如,我最反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生不应为了急着就业而盲目追求各种技术技能证书。”

  坚持把“科研诚信”设为必修课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讲,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导致年轻人创新能力不足。各类高校也纷纷从招生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探索。对于这个问题,胡海岩既主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有自己的看法:“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很多,但不必怀疑中国人的创造力,而要找准影响国人创造力正常发挥的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他认为,“中国人创新能力不强”这个命题值得深入推敲。“美国顶尖科学家有多少是土生土长的?以我所从事的力学学科为例,美国著名大学中的许多顶级中青年学者来自中国。他们在中国接受了大学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中国教育界不应妄自菲薄,而应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胡海岩说,如果去看看人均GDP水平、科技人员工资水平与我们大致相当的国家,就会发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位居前列。我们要有自信心,“两弹一星”就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预警机,其雷达性能在多方面位居世界领先,而它的总设计王小谟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北理工的毕业生。在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北理工都承担着大量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制的任务,只是由于涉密原因,有很多突出成果和“第一”不能公之于众。

  当然,找原因也需要看存在的问题。胡海岩说,现在有些人搞假冒伪劣、网络诈骗的手段就非常“厉害”,充满想象力。北理工曾承接过北京考试院的任务——研究反作弊的信息技术。“我们基于一流的国防科技开展研究,发现对方的信息对抗手段十分‘高明’,还不断有‘新突破’。由此看来,有些‘聪明人’的创造力不是没有迸发出来,而是用错了地方。”

  联想到不断曝光的学术品德事件,比如论文抄袭、科研伦理失范、数据来源不实、成果剽窃等,胡海岩认为,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尊重的不足所带来的危害,对科技创新的杀伤力非常大。

  当前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不足,许多人作弊、抄袭而没有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照抄别人的东西当然比自己去研究省事,而如果大家发现这么做不会受到惩罚的时候,谁还会去潜心研究和自主创新?“一个社会没有基本法则,便会导致人人都是拿来主义。”他说,“中国不解决最基本的道德约束问题,不可能建立真正规范的学术生态,更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胡海岩说,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与父辈相比,他们思想更自由,意识更独立,敢于挑战权威、解构传统,志向理想和人生方式更多样。“我相信,他们能成就比父辈更加精彩的人生。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的坚守,任意乱来的危害将难以预计。尤其是掌握前沿国防技术的大学毕业生,没有道德底线是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

   也正因如此,胡海岩坚持北理工把“科研诚信”设为必修课。在2015届毕业生典礼上,他这样说:“我更关心的,是你们是否还坚守着对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是否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做科研:聪明重要,还是认真更重要?

  一所大学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来到北理工后,胡海岩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他将“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作为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前几年,高等教育界一度重视大学的综合性,对大学的独特性有所忽视。”他说,“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不必非得统一思想,要让百家争鸣,允许各校找准自身定位,培养好社会需要的一类或几类人才就行了。”

   不同人才要有不同的培养方式。长期以来,北理工特别重视通过实践方式来培养人才,让学生在实践中把课堂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同时,北理工也十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今时代,重大创新成果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胡海岩说,“现在已和当年牛顿时期大为不同,成才必须要学会与团队协作。”

  此外,胡海岩更看重的是,认真、踏实的作风。关于做科研,一直有一个争论——聪明重要,还是认真更重要?胡海岩建议,大家应思考一下二战之后德国是如何重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当年,德国的一流科技人才基本被美国、苏联“一抢而空”,剩下为数不多的人才担当起了重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任。“或许他们个体上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但德意志民族那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成果惊人。因而战后的德国很快复苏,再次跃升为世界科技强国。”

  近年来,从北理工走出了许多青年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他们身上,无一不体现出在校期间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专业精湛、真挚朴实。例如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徐一华,在校学习期间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北理工第一位“微软学者”殊荣获得者。他毕业后在北理工科技园创办的“天准科技”,如今已成功上市,为苹果公司等世界顶级企业提供高端精密测量设备。

  “正是有了一大批像王小谟、徐一华这样的优秀学子,北理工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胡海岩不止一次对全校学生说,“希望你们在未来道路上,塑造执着,培养坚毅,时刻提醒自己再踏实一些,再认真一些,再严谨一些,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脚踏实地之事。” (本报记者 罗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