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七旬院士毛二可创业记

中央高校首个股权激励方案获批,科研成果产业化加速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大学生记者团  宋正怡    新闻中心  高国庆   
    
77岁的毛二可院士(中)和学生们在实验室里。
    
       “终于获批了。”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体会体育教授毛二可喜上眉梢。

  工信部根据中央有关部委在中关村示范区颁布实施的股权激励政策,于日前批复同意了北理工报送的一个股权激励方案。在方案里,北理工拟将一项发明专利投资到以毛二可为核心组建的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将该专利所占理工雷科股份的30%(180万元),奖励给毛二可等6名核心技术人员。

  这是中关村示范区内,中央高校首个获批的股权激励方案。

  “毛二可院士数十年如一日,永远站在科研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攻克难关。他就像一根蜡烛,纵然矗立风雨仍光热不衰……”这是一首在北理工流传颇广的歌曲,名为《无悔的蜡烛》。

  在我国雷达研究领域,毛二可是一个响亮的名字。17岁时,他考入北理工(当时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后留校任教。他领衔的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新体制雷达、导航终端接收机和芯片等系列产品。在国家权威部门组织的评审中,他们为北斗系统研发的导航芯片在轻便、功耗等多项指标上都排名第一,而且还能兼容GPS。

  毛二可院士也有困扰。他所在的北理工雷达所,每年都会产生一大批科研成果,但这些科研成果在评审、发表论文后,就被锁进了柜子里。如果产业化,囿于高校人员编制和科研资金使用的规定,既缺人员,也缺资金。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先行先试的“春风”吹暖了北理工。随后,财政部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等政策,为北理工的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北理工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学校规章也相继出台。

  就在这一年12月,毛二可“下海”了。他带领雷达所近一半的人创办了学科性公司理工雷科。这是北理工依据新政策成立的第一个学科性公司。

  不过,最初的理工雷科仅仅是一个种子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由学校和主要技术人员以现金方式组建。“在公司成立以前,我们就初步拟定好了股权激励方案,但国有资产的股权激励是个新事物,审批周期较长。”华体会体育副校长杨树兴说,学校和主要技术人员一合计,决定先把公司干起来。

  成立两年来,理工雷科迅速发展——2010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今年前11个月,销售收入已高达6000万元。公司投入研发经费1100万元,开发新产品5项,人员从成立时的3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150多人。

  “目前,雷达所已经有约40%-50%的民用及军民两用科研成果开始了产业化,而以前基本没有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雷达所所长龙腾教授说。

  根据工信部的批复方案,理工雷科的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至2000万元,实行股权激励后,学校占有公司30%的股权,毛二可为首的技术、管理团队持股49%,其他战略投资者持股21%。据悉,代表政府进行股权投资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也决定对理工雷科进行股权投资。

(本报记者 董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