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来北理工做学术报告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1-12-20 阅读次数: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编辑:新闻中心 段炼
2011年12月13日晚上,在国际交流中心三层第一会议室,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秦宣教授来我校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做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李林英教授主持。李林英教授对秦宣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秦宣教授做了简要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教师及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报告会。
秦宣教授从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性;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秦宣教授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等提出宝贵意见,并就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答疑解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秦教授一开始就举例,“有一位老师在党校宣讲课上给同学们讲授马克思主义,台下一位同学发问:‘老师,您讲的您相信吗?’老师愣住了,反问是什么意思,同学答道:‘您信的话,您就是傻子;您不信,您就是骗子。’”秦教授说,还有一部分人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更加不相信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够科学吗?那么,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又开始倡导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学习马克思,这又是为什么呢?
秦教授提出了中国人纠结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到底谁是指导思想?他以2011年1月11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孔子雕像的事件为例,指出其充分暴露了国人的困惑。在此事件中,60%—70%的网友提出了反对和质疑,认为在天安门广场放置高9.5米的孔子雕像不合适,最后,迫于压力,该雕像被放到了历史博物馆,这“一放”、“一移”,正是国人内心纠结的体现。
对于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秦教授分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全人类的历史文明成果,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其次,马克思主义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再次,马克思主义至今依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最后,李林英教授总结到:秦教授的报告视野开阔、实事求是、风趣幽默,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对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成长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指导机会。报告会持续了三个小时,现场的教师们感到收获颇丰。
会后,部分教师与秦宣教授合影留念。
秦宣教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人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著有《走向新世界》、《世界主要国家公务员制度》等书,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史》、《毛泽东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等著作。在《光明日报》、《求是》、《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审核:李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