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三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2-01-17 阅读次数:
供稿、摄影: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编辑:高超
2012年1月13日上午,华体会体育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EEP-BIT)顺利举行“2012年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展望》、《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和《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指数分析与展望》三份预测研究报告。该系列报告是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魏一鸣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每年年初对外发布一次。
华体会体育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魏一鸣教授在发布会上致辞并介绍即将发布的三个《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的总体情况。报告发布会由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王兆华教授主持。
《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展望》报告主要执笔人廖华博士指出,未来20年我国的能源弹性大致可保持在0.6的水平,即以0.6%的能源需求增速支撑1%的经济增速,但需要政策的支持。因经济增速趋缓,我国单位GDP能耗降速也将趋缓。
未来十年内强度控制目标应优先于总量控制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GDP能耗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两个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应在实现大幅度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前提下,进一步统筹二者关系。应尽快推动基于市场机制的重大节能政策,以进一步推动节能减碳工作。
改进城乡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规划,注重规划的长远性和前瞻性,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延长建筑物寿命的政策体系。我国用能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异并不大;但是我国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筑物寿命短暂,这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浪费。减少能源浪费比提高设备的用能效率更为紧迫。
《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回顾了2011年国际油价的走势,并对2012年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作出了研判。报告主要执笔人张跃军博士认为,纵观2009年以来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油价尽管跌宕起伏,但总体上一直处于震荡上行阶段,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2011年,WTI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总体上经历了先涨后跌再回升的趋势,全年均价95美元/桶,比2010年上涨19%。
2012年,全球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仍将处于艰难而缓慢的复苏过程中,导致国际原油市场面临巨大的不稳定风险。尽管如此,相比2008、2009年,危机已经度过最艰难的阶段,全球市场的需求正在缓慢恢复。在美国经济继续复苏,中国面临软着陆的宏观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比2011年将有所上扬,加上石油库存水平相对较低,美国、欧盟、日本都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种种因素对风险偏好构成支撑;但美元汇率可能走强,原油期货投机的影响减弱,均打击油价快速攀升。综合以上考虑,预计2012年WTI原油均价会小幅超过2011年,达到95-105美元/桶。
另外,报告指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属欧债危机和伊朗问题。由于欧债危机复苏形势尚不明朗,伊朗等中东产油地区的地缘局势箭在弦上,因此,预计2012年国际油价的走势对消息面反应敏感,如果欧债危机引发二次衰退,国际油价将再次寻底;如果伊朗战事爆发,以其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地位,国际油价短期内可能冲击2008年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指数分析与展望》主要执笔人王科博士指出,1997-2009年间,我国整体能源效率小幅波动、稳中微升了近5%,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总体高于全国水平约15%,中西部地区总体低于全国水平8-10%。而且,东部和中部省区市能源效率分布较为均衡,西部省区市效率值分布较不均衡。另外,西部省区市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高于东部和中部,这一时期,我国30个省区市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没有呈现明显的扩大或收敛趋势。报告指出,在合理较快的经济增长和持续的节能政策的支持下,“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效率还将继续保持“十一五”以来的整体改进趋势。 如果国务院公布的“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能够顺利实现,2015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中的19个省区市的能源效率指数将保持现有水平或有望继续提升1-3%。报告指出,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2015年能源效率指数可能下降的省区市,在努力完成国务院规定的“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出台新的针对性更强的节能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统筹协调经济增长和能源使用,才能实现能源效率指数的提升。
华体会体育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EEP-BIT)是2009年经学校批准成立的研究机构。该中心每年初发布《能源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2011年1月对外发布了《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和《“十二五”中国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
华体会体育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需求,针对能源与环境战略、能源政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制定能源环境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国能源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培养能源经济、能源政策与管理领域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建设与国际一流同行机构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审核:颜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