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大学Pravansu S. Mohanty教授访问北理工材料学院

供稿:卢林 摄影:王扬卫 编辑:刘艳

  2012年4月12日上午,美国密歇根大学Pravansu S. Mohanty教授访问北理工材料学院,并在材料学院报告厅做了题为“In-situ Plasma Synthesis and Deposition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的学术报告。材料学院材料加工系主任马壮副教授主持了会议,与会老师包括材料学院副院长曹传宝教授、王扬卫副教授、宁先进副教授、程焕武副教授、王迎春副教授、陈为为副教授,另外材料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也聆听了此次学术报告。

  Mohanty教授,Paul Trojan Collegiate Professor,博士毕业于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目前于密歇根大学任教授,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Laboratory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Thermal Spraying, Laser Materials Processing, Biomaterials, Energy Materials等。Mohanty教授发表论文百余篇,现承担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美国海军的“人造骨骼”项目。发明多项利用热喷涂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技术,其核心技术已经投放市场,形成经济效益。

  报告中,Mohanty教授讲述了密歇根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实验室在新型能源材料方面的工作进展。此次报告围绕着前躯体液等离子喷涂工艺展开,主要阐述了该工艺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制备、太阳能电池制备等方面的应用。传统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需要经过球磨、涂覆、热处理等诸多步骤,而且其使用温度只能局限在60℃以下;相比而言,前躯体液体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材料属于“单步骤式”工艺,其使用温度可以到达150℃。另外,Mohanty教授也讲述了前躯体液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纳米结构薄膜用于太阳能电池材料。最后,Mohanty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激情洋溢地阐述了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生成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了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对遇到困难时的应对策略和方案进行了探讨,引起了在座老师和同学的共鸣。

  报告后,与会老师都和Mohanty教授就前躯体液等离子喷涂工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相稳定性控制、工业化生产转换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座的学生也积极踊跃地提出了各自关心的问题,Mohanty教授也都一一作出了回答。

  结束后,马壮副教授带领着Pravansu S. Mohanty教授参观了冲击环境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部分区域和设备,并且就实验室的长期科研合作关系、人才培养合作等做了长久而深入的交流,初步建立起了密歇根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实验室和材料学院冲击环境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关系,为两个单位之间的长久合作奠定了基础。

(审核:李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