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校友王小谟院士荣膺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3-02-09 阅读次数:
供稿:宣传部 校友会 编辑:杨扬
2013年1月1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膺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其颁发了奖励证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奖者奖金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同时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还有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
王小谟,男,1938年11月生于上海,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特邀顾问、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体会体育兼职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华体会体育)无线电专业,曾任电子工业部38所所长、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职。
多年来,王小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瞄准国际雷达技术前沿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三坐标雷达技术研究与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实现了我国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重大跃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世纪80年代,他针对我国国土防空面临的低空突防威胁,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于1995年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雷达曾在与美、英、法、俄等国同类雷达装备同台竞技,综合性能排名第二、电子对抗性能排名第一,为国产雷达赢得世界声誉。
预警机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装备。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同时,带领和组织国内研发团队同步开展研制工作,掌握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为我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坚实基础。2000年美国迫使外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企图扼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向上级建议“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得到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一定要做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国产预警机由此正式立项,成为倾举国之力推进的重点工程,并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担纲抓总。在这种形势下,王小谟主动推荐优秀年轻专家担任总设计师,并亲自担任总顾问,倾心指导年轻的总师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试验试飞方案等重大工程研制事项,为我国首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多年来,王小谟致力于谋划和推进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我国国情,他率先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主持制定了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创造了条件。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立项后,王小谟又提出利用国产飞机实现预警机出口的设想,并担任原型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推动实现我国预警机装备出口。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数字阵列雷达预警机地面样机技术攻关,为研制新型预警机奠定基础。他提出预警机代际划分概念以及我国下一代预警机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和技术特征,为我国预警机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小谟造诣深厚,甘为人梯,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他先后培养了14位博士生,并先后培养出18位我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如今,他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然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带领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基础性、前沿性课题,为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发展不断耕耘、不断探索。
(审核:刘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