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北理工毕业生“无人机”创业获千万订单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赵琳


  原标题:两个年轻人研发世界领先无人直升机

  2007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海淀北清路当时的一片荒地上,把自己“捣鼓”出的电子控制盒装进一架大航模里,田刚印和满意的第一架无人机颤颤巍巍地飞了起来……当时,走出北理工校园刚2年的两个大男孩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后这个“盒子”卖出的近30万元成了他们人生中名副其实的“第一桶金”,而6年之后他们更在无人直升机领域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去年年底,这两个年轻人创办的北京中航智科技公司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架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本月,还在试飞阶段的飞机已经收获第一笔千万元订单,而意向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

  前天上午,位于南六环的一间还略显简陋的厂房里,田刚印领着四五个小伙儿,正对一台样机进行着测试。把飞机固定在试机台上,飞机启动后就绕着机械臂不停转圈,同时还伴随着高度、飞行角度的不时变化。田刚印告诉记者,这一次他们要连续试飞6个小时,而这期间三台电脑一刻不停地检测着飞机的温度、振动频率等各项数据,“不仅是电脑,我们也得时刻盯着飞机,这时候恨不得一个人能长上几双眼睛!”

  这样的试飞在研发过程中再普遍不过,从最初的2分钟、10分钟,到最长连续飞行六七个小时,整个研发过程下来,这样一架样机的飞行时间需要达到2000个小时。

  从机头到机尾,这台无人直升机只有1.5米长,重量却有290公斤。目前国际上这样重量的无人直升机通常在5.5米长,这大大增加了对起飞条件的限制。“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机型,一方面用两个轴来带动4片扇叶转动,另一方面发挥我们在控制系统上的传统优势。”田刚印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无人直升机通常是单旋翼带尾桨式的设计,简单说飞机尾巴总是要长出一大段。

  能够实现在小于5乘5平方米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起落、速度达到同等量级无人机的4至5倍、负重也能达到原先的2倍,一项项“翻番”的数据让这架无人机还在研发时就收到了不少“橄榄枝”。

  而就在2年前,田刚印他们还只是一帮只向飞机制造方提供电子控制系统的“编程员”。学的是飞行器设计与管理专业,田刚印在北理工的4年大学基本都泡在了航模协会,也在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日本无人直升机代理公司做了技术员。

  平日里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闲暇时去中关村电子城淘组件、回来自己“捣鼓”,虽然心痒痒着想做真正的控制器,毕业后的近2年田刚印都这样度过。情况却在2007年发生了变化,“公司半年发不出工资了,我和满意一合计,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飞行控制器这块,为啥不自己做呢!”

  就这样,把北理工里一间20平方米的“开间”当成办公室,偷偷把爸妈给的准备向女朋友提亲的12万元“截留”4万块钱当成第一笔创业基金,田刚印和小他一岁的满意就这样开始了创业。而也就是在这年年底,把第一个飞行控制器盒子卖给了中科院的一个项目组,哥俩摆脱了最初的“黑户”身份,拿着这笔近30万元的“第一桶金”注册了两个人的“袖珍公司”。

  从最初的1.5公斤的大盒子,到只有手机大小的控制器,他们把控制器越做越小,生意在行业里却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找到田刚印购买他们的飞行控制器。2009年年底,在已经有了40来个人的公司年会上,田刚印又提了个想法,“为什么不造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无人机!”

  找材料、琢磨机械设计、研发新机型,这支年轻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也在今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谷歌新闻推送来的“无人直升机”相关新闻。尽管住在南五环、每星期仍花上一下午时间去中关村电子城淘淘新鲜的电阻器。

  “每天琢磨点新东西已经成了自个儿的生物钟。”谈着自己热爱的无人机,穿着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的田刚印依然有着“大学新鲜人”般的激情。(记者 张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