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材料创新领域里的“远行者”

——记华体会体育材料学院刘吉平教授

来源:中国网 编辑:党委宣传部 赵琳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创新越来越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

  材料科学研究可以说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华体会体育材料学院刘吉平教授长期从事材料科学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在材料科学研究与应用前沿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火药、炸药、装药结构、新概念弹药研究领域相继取得了多项用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成果,创造了显著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我国含能材料学科的技术水平。

  时代的发展呼唤刘吉平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不但有热情做事情,而且有能力做好事情,多年以来,他在材料科研领域默默做贡献,成绩突出,我国装备的第一颗燃烧空气弹药与第一枚重型燃烧炸弹都在他手中诞生,我国第一个强光致盲弹也是他研制而成,他也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我国炸药研究泰斗科学家……

  吹响材料科学研究“冲锋号”

  刘吉平教授结合我国军事战斗的实际需要,取得了一批重要应用研究成果。他提出的软杀伤新概念弹药机理,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他将纳米级球型铝粉与增光剂结合,制成了强光致盲剂,并开展了在高温、高压激励条件下,可燃材料实现分子翻转,电子能级跃迁而发强光的机理研究。他所研制成的某强光致盲剂的各项同性光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研制成的强光致盲弹已装备定型并生产数万发装备部队,为我国防暴反恐做出了杰出贡献,于1999年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项发明专利。

  根据昆明战区反空降的需求,刘吉平教授主持完成了703反空降火箭弹的研制,该弹能在450米高空爆炸,为山岳丛林地区反空降探出了一条路子。同时他还积极投入到燃料空气弹药研究,参与了我国第一条云爆弹装药生产线。用铝镁合金代替镁粉作为云爆武器的固体燃料,在国内研制成功某型燃料空气弹药,在多个产品中定型应用。

  刘吉平教授不仅在弹药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在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世纪70年代,他根据战备需求和西南不产棉的特点,提出了以龙须草为原料精制纤维素的想法,解决了从茎秆植物中提取并精制纤维素和硝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制备的α—纤维素达97%以上,硝化纤维素的含氮量达14%,可作为制造无烟火药的原料。硝化龙须草纤维素由此被列为制备无烟火药原料的第四种代用品。该成果于1978年获贵州省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于1980年获得昆明军区科技成果一等奖。此外,刘吉平还开展了以竹纤维为原料制造硝化纤维素的研究,该成果在1982年获得了贵州省军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如何处理大量储存到期的发射药的问题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困扰军工行业的难题。国外一般采用硫化床法焚烧,或者沉入海底的方法进行销毁。而我国当时则是采用野外焚烧法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均存在不安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没有方法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刘吉平教授却想到了极为巧妙的溶剂萃取的方法,进行无损分离除去退役单基发射药中已过期的安定剂和已部分降解的硝化纤维素及工艺附加物等,得到了可继续改制成其它牌号发射药的纯粹半胶态硝化纤维素。这一研究成果使单基发射药生产、储备、使用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于1989年付诸实施,建立了生产线,节约了大量的国防开支。该成果于1991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在同一年10月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维护稳定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刘吉平教授结合这一情况,首先解决了爆炸激励发强光的机理,研制成第一个强光致盲弹,200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于刘吉平教授对国防、国家安全贡献突出200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奏响城市安全工程 “集结号”

  为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刘吉平教授默默耕耘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了科研领域,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延伸至城市安全工程领域,在安全卧具研究、阻燃多功能纤维研究、单兵防护方面的研究中,采用纳米技术先后开展的阻燃抗滴落PET纤维和阻燃、抗滴落、抗菌、抗辐射PA6多功能纤维及其织物研究,解决了化纤易燃和融熔滴落等世界前沿领域中的难题,不仅产品性能可与杜邦公司的相似产品媲美,同时还实现了产品多功能的特点。另外,他研制的扑火作战服及装具,已在部队广泛应用,这种产品不仅在军需装备上得到了应用,而且在民用防火材料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他合成的多个无卤阻燃剂,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应用。

  这些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不仅有重大的社会效应,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为此,他曾先后荣获总后勤部科技攻关奖和总装备部“九五”科技攻关奖。

  刘吉平教授先后开展了新疆蛭石和云南蛭石防火材料的研究,发明了不燃无机粘结剂,使无机材料的强度和成型等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该项成果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经过10年的推广应用,已在全国建成7条蛭石防火板生产线,总产值达62.1亿元。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央电视台、北京国贸三期等场馆应用,大量销往台湾、韩国、日本、欧洲及东南亚各国。并被广泛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建筑、医疗、交通、航海及工业制造等领域。该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有效缓解了城市防火压力,为城市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反恐维稳材料系列技术装备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奖;玻化微珠浇注发泡聚氨酯墙外防火复合保温板技术获第三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超大型玻璃钢管制造技术,解决了远距离输海水的难题及制造技术上的难度,2011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刘吉平教授不仅仅是科研领域的创新先锋。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也堪称上独树一帜,长期以来,他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效果,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带动和感染学生。

  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他专门撰写了7本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其中《纳米科学与技术》受到师昌绪院士的高度评价:“该书提出了很多新观点和新思维,是一部有价值的科学著作。”同时也受到了台湾清华大学林鸿明先生的高度赞扬,并在台湾地区出版。

  他还承担了“软杀伤弹药导论”、“炸弹理论及装药技术”、“爆炸成型加工技术”等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纳米科学与技术”被评为2004年华体会体育优秀研究生课程。先后培养90余名研究生,为推动我国材料学前沿研究与应用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多年来的孜孜以求,多年来的无私奉献,刘吉平将所有的青春热情都挥洒在了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为推动我国材料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材料创新领域锐意进取,一路前行,刘吉平无怨无悔。
 
  相关链接:

  
http://fangtan.china.com.cn/zhuanti/sdxf/2013-06/21/content_29188843.htm

(审核: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