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召开成果研讨会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4-04-30 供稿: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赵亮 编辑:新闻中心 段炼 阅读次数:
4月23日上午,我校获选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第一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崔建霞案例教学工作室”在2号楼211会议室召开《走进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方式——案例解读》一书成果研讨会。我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北京市教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以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课题组专家吴潜涛、陈占安、郝立新、刘建军,教务处处长仲顺安,马研部副主任李林英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主持。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崔建霞教授汇报了我校“教材﹢原著﹢案例”的“三位一体”案例建设创新点、案例建设原则、案例类型定位和案例构成要素。随后,工作室其他成员结合自己撰写案例的体会、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案例,以及通过教学实践怎样反哺案例等交流了想法。
在听取汇报之后,北京市教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肯定了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并谈了几点感受和改进意见:第一,学校高度重视,将工作室的工作上升到了学校层面。工作组织的好,工作室成员包括校内和校外的教师,而且把研修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第二,建设效果突出。这一阶段性成果代表了两年来的工作成效,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典型性,把传统的东西做成了精品,对推动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参考。今后要推进成果系列化、系统化、体系化。第三,要进行经验提升和总结,把建设思路、解读想法写成文章推广给同行。第四,案例研发要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最终要转化为教学成果,面向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推广。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潜涛教授指出,名师工作室也是新生事物,它服务的方向和目的是学科建设和增强教学实效。北理工的做法抓人眼球,案例选择具有前沿性与经典性,案例解读具有可读性,值得推广。只有个性才有价值,北理工要坚持自己的个性,结合教材中的理论问题打造案例的“阳春白雪”。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召集人、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指出,北理工的做法在北京市树立了一面旗帜,本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亮点和一种新的探索。北京作为首都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因此,要对本书新颖的立意进行思考、总结和提升,形成品牌并推广出去。同时,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讲话精神,学习总书记运用语言的朴实风格,继续深化拓展案例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校长助理郝立新教授指出,北理工的工作机制及体制体现了联合攻关和通力合作,本身就是一个成果,值得学习和总结。案例研发的指导思想清晰,实现了教学实际、一线教师的科研方向和经典原著的有效结合,案例接地气、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启发性。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建军指出,全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建设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即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北理工名师工作室在新的转折点编著出版的这本书,兼具通识读物与教辅书的共同特征,既可以面向社会回答大众的思想关切,也可以直接服务于教学。在此基础上,要找准地位,挖掘自己的后发优势,把案例建设的理念、规则提炼出来,拿出一套东西,做出名堂,形成经验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各位专家又对案例的体例安排、案例与教材的结合度、解读的理论导向和深度、案例解读规范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最后,在听取了各位专家的点评之后,郭大成书记首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感谢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并强调,工作室要在谋篇布局和具体实践中认真吸收专家的意见。随后,郭书记对今后的案例研究工作作了“用,修,挖,扩”四点指示:
第一,“用”。作为初本、初稿,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用,教学相长,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二,“修”。在运用于教学的同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继续深化。第三,“挖”。从问题去选择案例,透过案例说明道理,挖掘理论深度。第四,“扩”。要扩展,思考北理工案例建设的特色,只有个性才有特色。案例选择要强调育人作用,挖掘学生中的励志故事,如张大奎博士自立自强的事迹等;案例选择也要和专业互动起来,挖掘学生崇拜的专业中的名人名师和偶像,如王小谟院士等,通过这些案例的挖掘向学生讲清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