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1997届校友毕业二十年返校活动圆满落幕
岁月如歌忆往事 薪火相传谱新篇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7-07-21 供稿:曹安琪 编辑:郭俊芳 审核:薛正辉 阅读次数:
2017年7月15日,华体会体育信息与电子学院五系97届校友重返母校续情缘,于10号教学楼202报告厅举行毕业二十周年返校座谈会,老校长王越院士、匡镜明教授、赵显利教授,学校校友会主任付大军,97届当年的教师李红兵、张笈、李智勇、梅文博、程震先、李鸿屹、恽雪茹、沈庭之及李印霞等领导和老师出席了座谈会,信息与电子学院副院长何遵文老师代表学院参加了活动。
重聚一堂 师恩难忘情谊深
上午9点30,伴随着暖心回忆视频,座谈会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97届校友李海介绍与会嘉宾。何遵文代表学院致开幕词,介绍近几年学院的情况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学院获得了国家级科研奖2项,省部级将18项,年人均科研经费突破了100万,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此辉煌的成果,使每个北理工人都由衷感到自豪,学校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每个校友的努力。
97届辅导员李智勇和张笈亲切地与同学们聊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时隔二十年,依旧能记起每个同学的名字和趣事,满堂欢声笑语中,传达的是对当年同窗岁月的无限怀念和对彼此缘分的满怀珍惜。赵显利教授为校友与学院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同时也欢迎与希望校友去珠海学院参观与宣传。匡镜明教授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在匡镜明眼里,40岁的年纪正是人一生中精力、经验结合的最完美的时刻,乘逆风而快上,迎激流而勇进,在之后的几十年,同学们一定能在各自行业里做出巨大成果。谈到这里,匡镜明很认真地告诉大家:“你们这里未来可是还要出几位院士呢。”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王越院士,依旧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如同二十年前拍毕业照那天。与2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王越院士在授业之余,更多地讲述了他的人生之道。从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到牛顿对文化界的影响,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到施特劳斯记在衬衫上的《蓝色多瑙河》,王越院士生动地讲述了任何事物都是瞬时统一的矛盾对立体,科学研究工作不仅仅有成功,更多的是无数次失败和心底磨砺之后的一次次崛起,如何乐观面对困难,不断激励自己,保持前进的动力,有时仅靠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人文的精神来激励。而对于人类如何传承,如何更好发展这一更广阔的问题,王越院士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科研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研究领域,更要努力将科研精神上升到人类的文化层面,把这种科学文化作为人类的瑰宝代代相传,从而更好地帮助人类发展。
之后校友为参会的14位嘉宾献花,师生笑谈风生,场面十分温馨。校友代表周才华十分感谢学院与老师对97届校友的栽培,怀念在校的那段时光,1993年入学,2017年毕业二十年回家,大家有缘能重聚一起真是无比幸福与感动。校友们也希望能与学院保持密切联系,群策群力,共推母校发展。之后51931的班主任程震先老师对校友说了简短却满怀希望的八个字,希望校友好好努力,事业有成,简约不简单。
李红兵局长表达了希望校友能与学院保持紧密联系的愿景,学院同时搭建交流平台,更好地凝聚校友和社会资源,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友企业与母校合作联系,支持和鼓励在校学生创新创业。
付大军也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与97届校友再次表示了欢迎,希望大家可以常回来聚聚。座谈会结束后,嘉宾与97届校友赴延园餐厅共进午餐续情缘。
同窗情 再聚首
7月15日下午校友漫步中关村校区,回味当年往事,97届校友胡伟东在温哥华转机中还为上午的座谈会赋诗一首《毕业二十年》:京华相聚笑匆匆,工作方觉学问穷;飞上峰巅开拓难,鸿鸣九皋阻挠重。前车已去二十载,途后须记众友童;正是人生佳季节;好山好水好英雄。满满的同窗情让人感动,16日上午校友参观了良乡校区,对于学校的变化和发展表示感慨,并衷心祝愿母校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