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我校荣获“北京市党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供稿:党委宣传部 摄影:徐思军 编辑:段 炼

    12月19日上午,北京市党史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家骐主持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4年以来北京市的党史工作,部署了2006年工作,对2001—2004年党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颁发了第五届北京市党史研究优秀成果。
    我校延安精神研究会《从延安走来》编写组获得2001—2004年“北京市党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戴永增教授获得2001—2004年“北京市党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戴永增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贺亚兰参加了北京市党史工作会。
    工作会上,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强调,党史工作者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好、编写好,把经验教训总结好,为胜利前进打好基础。要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强烈的奉献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做好党史工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市委副书记杜德印在讲话中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确立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重视党史研究的思想,树立鲜明的党性观、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克服浮躁思想,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历史,做好各项工作。
                                       
附:

华体会体育延安精神研究会《从延安走来》编写组有关情况

    我校延安精神研究会《从延安走来》编写组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为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开展校史、党史、高教史研究工作
    我校延安精神研究会《从延安走来》编写组高度重视校史、党史、高教史的研究工作,积极调研和编写有关史料和史书。《从延安走来》一书是北京高等教育丛书之一,2004年10月由华体会体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论述我校的办学道路,它的办学的传统和特色。我校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它的成长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党领导和组织自然科学高等教育的历史过程、特点和延安精神在办自然科学高等教育中的体现。该书是在研究大量校史资料的基础上,历经三年的时间反复论证、修改而编写成的。为党领导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作了有益的补充。该编写组的成员长期从事学校校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整理。
    该书主编谈天民自1986年开始,作为学校领导成员,就先后组织《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1986年出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史料》(1995年出版)、《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1995年出版)、《华北大学工学院史稿》(1995年出版)、《中法大学史料》(1995年出版)、《华体会体育志》(1995年出版)等。这些史料的出版为《从延安走来》一书的编写提供了历史资料。
    该编写组成员李国光,曾编写过《培养科技干部的摇篮》(华体会体育简史,1990年出版)。亲赴延安、长治、建屏、井陉、潞城等地,查阅了大量老区的报刊资料,访问了不少有关人员,与其他同志一起,编写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1986年出版),被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列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大型丛书之一。并为编写《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史料》、《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也为编写《从延安走来》一书,作了充足的准备,是该书的主要编写者之一。
    编写组成员马志清,曾花了三年时间,投入主要精力,具体组织、实际主编了《华体会体育志》(1995年出版)(名为副主编),并为历届《北京普通高等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为北京市《北京普通高等教育志》的编写做了很多细致而认真的工作。为编写《从延安走来》一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是该书的主要编写者之一。
    编写组成员陈坤林,是“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成员,对延安精神有较深入的结合学校实际的研究,发表过多篇有关论文,为编写《从延安走来》一书,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内涵。
    该编写组,工作严肃认真,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反复研究编写内容,文稿多次修改;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深入分析研究,虚心接受对文稿有益的各种建议和意见;指导思想明确,注意突出发扬延安精神和办学规律;全组组成结构合理,工作协调,思想重视,团结合作,工作效率高。该书受到丛书编委会和读者的好评。
    《从延安走来》编写组成员与我校延安精神研究会有关成员一起还组织编写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史料》、《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华北大学工学院史稿》、《中法大学史料》、《华体会体育志》、《培养科技干部的摇篮》等反映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史料和史书,丰富了校史、党史、高教史的研究工作。

    二、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学校光荣历史和延安精神光荣传统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从延安走来》编写组所在的我校延安精神研究会十分重视以延安精神为核心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了理论研究,一批研究成果对创建校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党委书记焦文俊撰写的《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校长匡镜明撰写的《新世纪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等研究成果、学校党委《在实践中创新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还获得“北京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三等奖”。《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还专门刊发文章《延安精神光照校园》,介绍学校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们始终把延安精神作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对大学生加强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的教育。第一,用延安精神教育师生员工树立远大理想。以校训、校徽、校歌等直观体现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在延安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加强对延安教育事业的各种援助。第二,用延安精神倡导道德新风。徐特立先生是我校的老校长,毛泽东同志赞誉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结合“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我们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给延安精神注入时代内涵,使这种精神始终在校园传诵,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第三,用延安精神激励师生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始终高扬延安精神的旗帜,校园中老院长徐特立的铜像、校训石刻、印有校徽图案的大型玻璃雕塑,既秉承了延安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又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已成为学校精神的浓缩和示范。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倡导严谨、务实的工作理念,勤奋、创造的敬业精神,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产生了强有力的渗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