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受聘我校顾问教授仪式举行

供稿:化工与环境学院   摄影:党委宣传部  斯君

    日前,我校举行了李灿院士顾问教授聘任仪式。校长匡镜明、副书记、副校长杨宾、副校长杨树兴、人事处处长于倩、化工与环境学院周智明院长、包丽颖书记、吴锋教授以及理学院化学系主任胡长文教授、学卡特区常务副主任张韫宏教授出席了受聘仪式。仪式由杨树兴主持。匡镜明向李灿院士颁发聘书,佩戴校徽。同时代表学校向李灿院士受聘我校顾问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期望并相信李院士将会在化工、化学领域促进我校学术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灿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催化剂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副主席、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灿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曾先后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里海大学进行访问教授的工作。李院士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研究工作。应用原位催化研究的高低温—体化红外光谱—同位素技术和发射红外光谱技术在光谱上鉴别了表面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以及在低温下观察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应用于催化研究,筹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采用无机—有机杂化合成将Sharpless 和Mn(salen)催化剂引入SiO2表面和MCM-41纳米孔中合成手性催化材料。目前正在进行甲烷的活化和转化研究,烯烃环氧化的绿色催化研究,燃料超深度脱硫,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和生物质制氢研究,固体表面和纳米孔中多相手性催化研究,以及催化新材料合成和原位光谱表征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近300篇,其中200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 系列中主编论文集一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5件(12件已授权)。国内外邀请报告近40次。200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作60分钟大会特邀报告。已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近40名。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2004年获得“国际催化奖”,这是国际催化理事会迄今设立的最高奖励,四年一次,每次一人。200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李院士现任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和“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等7种国际刊物编委。任国内“中国科学B”、“化学进展”、“化学通报”、和“催化学报”等9种刊物编委,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等10所大学兼职教授和荣誉教授。被法国居里大学聘请为2002/2003年度外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