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信息文化论坛综述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7-04-26 阅读次数:
供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寓夫 编辑:许欣
4月21日在华体会体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开幕的2007年北京信息文化论坛,经过四个单元的大会报告、四个单元的分组报告和相当热烈而富于建设性的交流和讨论之后,于4月22日圆满落幕。
由华体会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北京电影学院影视管理系联合发起、主办,华体会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此次“北京信息文化论坛”围绕“信息文化”概念就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当今生活方式的关系展开理论议题和应用议题的讨论。此次论坛打破了通常学术会议单纯理论讨论的模式,集理论探讨、应用研究与作品展示于一体。参与单位既有人文社会科学诸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著名教授、信息技术业内著名的专家,也有从不同角度审视信息文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作的专业人士。
尽管与本次论坛同期召开的还有多个相关专业会议,依然有相当一批北京和各地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论坛内容包括信息文化理论探讨、信息科技作品展示和信息产业创新园区参观三部分。
信息文化的理论探讨使得诸多相关概念得到澄清。公安部网络安全监察局总工程师缪道期就信息安全与网络文化所做的演讲拓展了代表们就信息安全问题的IT视角,从安全技术层面描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特点。缪总在听完其他专家的报告后,非常谦逊地发表感言:这样的论坛,还有你们大家的种种观点我是第一次接触,非常受启发。
中国社科院著名信息哲学专家刘钢提交了有关信息哲学以及信息与知识的专业论文,在大会上又从不同的角度概述了信息化的全球轮廓,他从5月17日“世界信息社会日”谈到美国政府的《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网络与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和《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欧盟欧盟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日本的《focus21计划》、韩国的《IT839战略》直到我国政府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大会代表们非常赞成刘钢的观点,认为信息化浪潮的持续深入使人类社会日渐超越“工业社会”,而呈现“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体现;信息产业形成并成为支柱产业;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社会财富;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率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服务业经济形成并占据重要的经济份额。发言中刘钢还发表了自己关于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的观点。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严耕教授题为“网络的意识形态功能”的演讲把大家带到全然不同的视野,网络所扮演的角色,不是简单的日常聊天和通讯交流工具,网络也在人们不意与有意间与意识形态有了关联。原本就该话题吴国盛教授很想与严教授展开讨论,却因时间关系没有展开。
华中科技大学万小龙教授就量子信息物理前沿的哲学问题作了相当充分的演讲准备,在演讲中非常生动地引用真假孙悟空的故事就他对量子信息的研究作了阐述,赢得代表们的阵阵掌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胡新和教授就当今信息文化提出的问题被认为至关重要,信息文化怎样才能够成为被认可的文化?这不仅涉及信息文化的问题,也提醒大家对“文化”热作严肃的反思。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社科系张新庆博士关于生命文化与信息文化的比较研究十分新颖,因为张博士本人是以研究生命伦理和生命文化为特色的,把生命文化与信息文化结合起来并且进行比较研究引发了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爱丁堡大学管理学院的沈小白博士就开放源代码软件与中国政治、文化背景所作的报告把被称作代表后现代倾向的开放源代码观念和自由软件运动置于中国语境之下,令软件行业业内人士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士都感到十分新鲜。而同样来自爱丁堡大学的Robin William先生的报告则是IT专业味道浓厚。学习信息处理的研究者们对他的报告非常关注。
孟宪策在所有代表中是身份最特别的一位,他是小学校长、兼教导主任和后勤主任,他的学校仅有五名小学生。但他思考信息人和理性人之类的问题却长达十多年。此次他带来的“浅论‘信息人’出现的必然”令人感到一股原生态的哲学思考的清新。他带来的话题出人意料地引发了相当热烈的讨论。
农业大学的奉公教授关于威客与拟成果购买制的实施的报告对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胆针砭。难能可贵的是,他就改革现行科研管理所提出的对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代表们就他所提出的威客模式中能够适用的科研课题规模、评审环节等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修正意见。
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关于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的报告一如他别的报告,充满了惊世骇俗的观念,他的报告之生动活跃以及代表研究会支持各类学术会议的积极性赢得赞佩。
中山大学哲学系翟振明教授关于赛博空间的报告并不止是抽象地谈论隐喻性的虚拟空间,而是向代表们呈示一种可能的实在空间,在那里现实与虚拟之间并不存在我们今天凭借常识所作的区分。翟教授的语言极富特色,还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他的赛博空间话题更多的讨论只好被留在日后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蔡肖兵博士就信息文化的报告以及他对其他代表发言的评论极有特色,IT专业知识的深厚功底和对物理学哲学和信息文化的了解给代表们许多启发。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周程教授关于集成电路及其发展的报告,令人无法相信是在短时间内准备出来的。集成电路的生产原理、流程,美、日在信息产业政策上的差异以及我国相对而言存在的种种问题,周教授顺手拈来,如数家珍。他的报告不仅专业、流畅、一气呵成,而且激情澎湃,富于感染力。代表们热烈鼓掌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学与社会事务研究所肖峰教授带来的“信息主义”在讨论会中被引用的频率极高。试图在有限范围使用“信息”作为普遍的解释原则的弱信息主义和将一切都化归信息的强信息主义让代表们饶有兴味地谈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金岳霖先生的“道”即“式”与“能”,谈到了物理学中的物动方程和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也谈到了波普尔的“第三世界”。
由弟子宣读论文的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晓明教授带给我们的是对认知科学的计算主义纲领的辩护。由计算主义联想到信息主义很自然,照肖峰教授的说法,计算主义是某种特殊的信息主义。但就此话题的进一步讨论不得不等到任教授到场的下一次交流了。
浙江商学院徐炎章教授关于信息时代的生态伦理重建的话题让儒家学说、信息时代和生态伦理问题在一种更加综合的视角下得到审视。徐教授的报告启发了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正在撰写的毕业论文思路。
华体会体育人文学院喻佑斌关于信息技术与消解话语霸权的讨论阐述了信息技术消解话语霸权的五个层次:硬件开发消解技术专家的话语霸权,即个人电脑消解专家独享机器辅助计算相对于普通人的话语霸权;软件升级消解专业话语霸权,即图形化操作系统消解特殊专业语言指令对非专业话语的霸权;体制变革全面消解各种现有霸权,即互联网突破时空阻隔,消解各种此类阻隔生成的话语霸权;权利的对等化直指现行法律系统的合理性基础,源代码开放导向消解版权保护对使用权保护的话语霸权;大众传媒的介入推进话语霸权的消解,媒体互动娱乐、短信投票和合理的大众遴选机制提示了新的、可消解体制性话语霸权的公共参与模式。
分组讨论中涉及的其他主题还有新软件与工业设计发展趋势,虚拟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博客问题及对传播方式的影响,信息文化与大学教育,信息文化与动画产业,软件设计中的人机界面交互策略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电子政务及其安全问题,信息与价值观,网络、建构与世界3等等。论坛的成果不仅在于旧信息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与讨论的现实启发性和建设性,更在于就相关学科前沿提出了新的问题,就未来交流与合作产生了课题和思路。
论坛期间同步在华体会体育中心教学楼一层大厅进行的展示吸引了许多教师和学生,论坛代表在完成上午的大会报告及讨论议程后集体参观了全部展示。在这里一台全新的大屏幕三维显示器让所有代表在五米范围以内裸眼看到了生动的“立体电影”画面。信息文化论坛的标识从一个个三维物体间飞越,拆分又组合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现场代表们赞叹不已。更令与会代表拍手称奇的是旁边一部“实物打印机”,其实,叫它打印机又有点不象打印机。因为电脑中设计好的三维物体,在显示屏上呈现后还能够在这里被“打印”出来,技术人员给代表们看的是一个完成的三维容器,这一个小小的容器表面光滑,两个部分经螺丝口扣合得天衣无缝,还可通过旋转开合自如。这一展示让观看这对未来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大部分代表马上想到的是:什么时候可以有一部这样的家用三维电视机?
论坛最后的一部分是在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基础设施建设处处长王宏嘉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中关村软件园和生命科学园。代表们乘车一路来到上地软件园,不仅参观了这里一幢幢现代感极强、造型别致的高端IT企业大楼,更从一个个专题展览橱窗和模型沙盘里看到了中关村IT产业创新的未来。生命科学院巨大的“孵化器”令代表们啧啧称赞,在这里以非常优惠的条件被孵化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企业、制药企业,在成功进入市场后纷纷另立门户,另买大楼独立发展,凭借自己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冲出国门的故事不仅感染了研究生们,也深深打动了参观的专家们。大家都在考虑,未来信息社会该是怎样一种图景?
与会代表们共同期盼明年继续举办第二期“信息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