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东平教授谈和谐社会建设与新的教育发展观——人文讲坛系列报告之二

供稿:王庆凯    摄影:贾效明    编辑:谢尔曼

    5月28日晚7:00,“人文视野中的和谐社会”主题人文讲坛第二场在研究生楼506教室举行,人文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杨东平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和谐社会建设与新的教育发展观”的精彩讲座。

    杨东平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巨大的反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2005年,全国95% 的地区已经普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近20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在数量、规模空前增长之时,社会评价却达到最低,教育被认为是十大暴力行业之一。教育与医疗、住房被称为新时期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高收费、乱收费成为教育的主要问题,上学难、上学贵也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反差反映出两个问题:1、先进的社会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社会的价值基础转变为重视公平,缩小差距,反映在教育上,教育公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全社会的教育期望值变得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教育需求已不能满足于有学上,而是要“上好学”。我国教育发展已经度过极其短缺,贫困的阶段。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另一焦点。

    结合目前我国的教育现实,杨东平教授提出“公平教育”发展观。我国现实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为0.46,已经超过国际标准的警戒线。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崇拜GDP增长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观。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导致我国成为社会贫富差距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公平发展状况堪忧。科学的发展观应该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应该是:公平发展。没有公平的发展,就是没有灵魂的发展。确立公平的教育发展观,把公平作为发展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包括一下层面:1、为人民整体利益发展,发展教育不是盲目追求数字,不是政绩为个人生官发财,而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根本,这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2、人民参与的教育发展,加强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提高与教育相关事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教育发展过程。3、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按照多数人受益原则,制定相关政策。

    在先进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1、新的教育目标,把以国家为本的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变。把人的成长当成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为目标。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的标准,建立多项评价标准,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3、把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转变为大众教育,以满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恢复教育的人文性,从重视教育的工具性,向教育的人文性转变。5、从应试教育走向生活教育,改变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建立为实际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杨东平教授的精彩演讲,博得了现场学生的热烈掌声,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同时引起了学生的许多思考,在师生的融洽交流中,此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