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京工人物】杨刚:甘心铺路 愿作人梯

——记我校理学院数学系杨刚老师

〖第729期  综合新闻 · 京工人物

   

    他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踏上讲台;他讲过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数学课程有十余种;他的数学课讲得风趣幽默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深受学生喜欢欢迎;他的课件被上传至校内网,下载阅读的次数高居同类课程中的第一名;他本人谦逊平和,颇具人格魅力。他就是华体会体育数学系杨刚副教授。 
    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似乎十分平淡,然而崇高的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为了把课讲好,他阅读了大量的参考书,同时他不断思考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和最难以理解的内容以期讲课清楚明白。 
然而,刚走上讲台时,同学给他的课程评分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课堂纪律不好。这使他认识到课堂环境的重要性。从此,他开始注重改善课堂环境,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上过他的课程的学生都为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个人的风趣幽默、和蔼亲切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为了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杨刚老师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讲授课程,同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偶尔也会幽默一下。不论一个问题有多么难,他总可以用最简单最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感消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使学生们抓住数学的精髓,掌握关于数学这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可以体会数学那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杨刚老师回忆当年为自己讲授数学分析课的老师,考虑问题非常严谨,证明一个问题的时候精确到一句话、一个字,这使他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对此,他谈到了自己正在带的大一数学系学生,他要求学生们严谨认真,而现在学生们的作业也越来越好,越来越严谨,这使他非常欣慰。谈到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乃至大学学习中的普遍问题时,杨刚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都对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愿意努力用功,而对于自己不喜欢或者自己认为无用的课程就不愿努力。其实,应该改变这种观点,不论有用与否不论爱好与否都应努力学习。很多课程看似无用而事实上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都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为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学习线性代数课程,杨刚老师与同事合编了《线性代数》一书,将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入其中。大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瓶颈就在于线性代数与中学数学脱节较大,处理问题的手段亦与中学数学大有不同。因而绝大多数学生初学线性代数时会觉得很难以理解很陌生。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打破国内线性代数教材的结构,放弃以行列式引入概念,而选择广大学生都熟知的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引入概念,从而引出高斯消元法、矩阵的初等变换,自成体系,结构更加合理更加便于理解接受。对于每一个概念都力争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每一个概念的引入就像一个小型的数学建模。由于体系转变,定理的证明就必须重新选择新的方法证明,才能构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对此杨刚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很多的汗水。 
    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这就是杨刚老师。(校报学生记者 仝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