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职业化:研究生教育必过之关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8-06-23 阅读次数:
管理与经济学院 刘平青
〖第732期〗
一、从用人单位视角看研究生教育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多数专家、学者从考生生源、考试方式、导师制度、教育培养模式、论文写作与评审要求等方面进行较多的分析和论述,也提出了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笔者称之为“校园思路”。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渐完善的过程中,学校是人才的供给方,雇主即用人单位是人才的需求方。因此,审视研究生教育不能不从雇主特别是企业的角度,也就是根据“市场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不少研究生的用人单位对研究生主体是满意的,但也不乏微词。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业务技能眼高手低、与人相处较为自我、职业发展缺乏规划、职业道德存在缺损等四方面的问题。
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最终都必须接受职业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化训练将会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研究生教育势必要职业化。
二、什么是职业化
什么是职业化?要理解职业化这个概念,我们从熟知的运动职业化说起。欧洲球员的职业化素养历来为人称道,他们在比赛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精湛的技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职业球队、职业车队、职业比赛这个概念早已耳熟能详。
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求人们把组织和社会交代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和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资质;二是以“创造绩效”为导向,开发职业意识和职业追求;三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声誉;四是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职业形象与职业体能。
三、如何进行职业化管理
西方高等教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教育的职业规范、从教人员的职业意识以及受教育者的职业觉悟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我国在国家统筹办教育特别是在综合实力不强的条件下办研究生教育,必须有效地配置好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首先应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满足用人单位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尤其要强调职业型学位和科学型学位的差别,调整两者比例。明确硕士学位是一种过渡学位,大力发展职业型学位,提高其在学位构成中的比例。研究生培养以研究型直博研究生为主要目标,无兴趣于科研和献身科研者,均应能被此体系淘汰出局。助学金原则上只提供给直博学生。直博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后或第一学年结束前均应参加考试。对于第一次无法通过硕转博考试者,原则上不再提供助学金和学杂费。对于第二次无法通过硕转博考试者,原则上取消其直博资格但可转为硕士生。
其次是导师的职业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导师。导师不仅在业务上,而且要在思想上关心研究生。研究生和导师有非常频繁而深入的接触,导师的行为、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都会影响到研究生,反过来所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对导师的声誉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在完善导师遴选机制的基础上,要尽快探索责、权、利、风险对等的导师机制。
再次是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不是上传下达,不是开会布置。管理是一种责任,是一套不断更新的标准,是一个动态优化的系统。管理既要有普遍要求,又要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做到管而不死,严而不僵。明确研究生院和各院、系各自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各司其职,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越来越大,研究生院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调研,制定规章、制度及政策,实施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可建立研究生学业评估委员会与学期评估制度,完善考试与考核体系,建立并强化激励和淘汰机制。
还有是学生的职业化。现有的研究生职业教育和职业意识较为缺乏;他们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不少人对于为什么要攻读研究生,如何攻读研究生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后,仍延续本科时的学习方式,仍以老师教为主,这些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都有影响,也给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难度。提高研究生职业化水平,惟有把好入门关以及后续的相关培养环节的积极引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培养理念的职业化。思路决定出路,研究生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对于有益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不要设置障碍。
总之,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职业化为导向,以试点改革为切入点,稳步推进我校研究生管理再上新台阶,为创新型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