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京工人物】苟秉聪:以德立教 潜心育人

——记2007年国防科技行业“巾帼建功”标兵、理学院苟秉聪教授

〖第732期  重要新闻 · 京工人物


    苟秉聪教授是我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理论物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她一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立教,潜心育人,被同学们称为“很敬业的好老师”。2007年她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北京市先进德育工作者;今年3月,她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行业“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
    育人为本,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多年来,苟秉聪教授一直坚持本科基础课《大学物理》教学,曾获学校教学优秀教师。同时还主讲研究生的《原子结构与光谱》、《原子分子物理学新进展》等课。她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改革,认真备课,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并与之互动,深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学生评价她“课讲得十分生动形象”。 
    虽然多年从事基础课教学,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经验。但每次给本科生讲授《大学物理》前,她都要花费2-3小时认真备课,反复推敲教案,不断修改有关内容,挑选典型例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在讲课中,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反复强调物理概念与物理思想,注重深入浅出。她在教学中注意将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以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长期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苟秉聪教授从思想上关心每个学生,注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努力成才。同时,她特别注重紧跟国际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她的努力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其中3人获华体会体育优秀博士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13篇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Phys.Rev.A的论文首次在国际上系统研究了内壳高激发态系列的超精细结构对精细结构的影响,并标识出铍原子内壳高激发态系列的跃迁谱线,得到了国际审稿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认为该工作是“高质量的、具有独创性的”和“令人感兴趣的”。在读期间获华体会体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励。02级博士生俞开智,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Phys.Rev.A的论文利用图论方法推导公式并自编程序研究了光频标和同位素位移,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03级博士生张孟同学,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J.Phys.B的代表论文研究了洞原子高激发态的能级和Auger光谱,得到了国际审稿专家的一致好评。在读期间获徐特立特等奖学金奖励及育苗基金支持。
    不断探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根据最新《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在学校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苟秉聪教授主持编写了适合本校教学实际需要的《大学物理》教材和《大学物理习题指导书》。新教材的编写,以现代的观点来处理经典物理的体系结构及其内容,加强了近代物理部分;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物理思想;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例题和习题中配备了具有启发性的能力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04年和2005年,她又先后负责组织编写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物理》集体电子课件和注重能力考察的《大学物理》试题库。 
    为了物理系学科发展的需要,她在学位授权点增列和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5年,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了物理系理论物理博士点申报工作,取得面上评审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第一名。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参与了学校物理电子学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 取得成绩。2007年,负责组织了物理系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申报工作,并取得成功。
    潜心科研,不断创新, 取得丰硕成果
    多年来,苟秉聪教授长期坚持开展高水平课题研究,先后主持了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一项国家教委优秀教师基金课题。在国内外权威物理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撰写了学术专著《原子结构与光谱》。潜心科研,不断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例如:采用超球坐标方法研究了类氦高双激发态的能级结构,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双激发态的辐射和俄歇跃迁近似选择定则”,此成果被国际同行在多篇论文中引用;她的课题组首次采用耦合的多通道鞍点复数转动方法计算洞原子高三激发态能级结构和Auger宽度等。国际著名实验小组Diehl等人的论文多次引用她们的理论计算结果,Diehl等人的论文表明,她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最好。
(校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