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谦虚诚恳 实事求是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8-10-27 阅读次数:
〖第736 期 纪念华北大学工学院成立六十周年专刊 〗
严沛然,教授,浙江人。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工学院、华北大学工学院教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工业学院图书馆馆长、专家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等职。是我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为创建我国军用光学仪器专业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党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先后建立了几所理工、科技学院。1948年9月,晋察冀工专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 成立了华北大学工学院后。与现在相比,那时的生活还很艰苦,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珍惜得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工作和学习。
1949年6月,华北人民政府部企业部,也就是后来的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华北大学工学院迁校到北京。
当时担任学院副院长的是曾毅同志(1908-1959),在华北大学工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他早年留学法国,30年代早期在法国和比利时领导过革命活动,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48年春接替陈唯实同志负责工学院的领导工作。曾毅同志待人诚恳,平易近人。
曾毅同志坚持正确的办学传统和方针,主要是(1)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实事求是,按实际情况办事,并适时调整;(2)在新形势下模范地执行党的政策,十分注意团结和关怀知识分子,切实认真地依靠知识分子办学;(3)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和建设规划等大事都随时听取领导部门以及校内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不断充实调整;(5)放眼未来,为建立一所既有革命传统,又有学术水平的科技高校确定高标准的目标,不懈努力。曾毅同志要求保持高水准的师资和入学水平,尤其是坚持要求建立和保持高水准的数理和基础学科水平。这些办学的指导思想为华大工学院在北京站稳脚跟,并且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曾毅同志谦虚地认为,他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方针得益于两位兵工界元老、又曾是科技院校老领导的李强同志和刘鼎同志。他们二位颠扑不破的教导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工作。曾毅同志曾多次谦虚地说自己办学的指导思想得益于他们。
经历了60多年,我一直觉得有一句话我们学校应该把它当作“宝中宝”,那就是延安自然科学院老院长徐特立先生提出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其中,“是”就是科学,真理,从实际中找科学,寻真理,另外,找到真理以后,又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搞主观主义。
从我们学校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来看,的确是这样。凡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阶段,学校就在不断前进,兴旺发达。
要培养好的人才,首先需要有好的师资。从解放区刚进城的时候,教师队伍总共不足二十几个人。由于曾毅同志有在国外搞国际统一战线的经验,团结进步知识分子,而且他本人待人诚恳,尊重知识分子,因而进城以后,全国各地很多知识分子都慕名而来,投身于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建设,到1951年,在华大工学院执教的教授、副教授人数已达102人,其中很多人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例如,数学、力学方面有张翼军、陈荩民,物理方面有马士修、王象复,化学化工方面有周发岐、张汉良,冶金方面有颜鸣皋等知名教授。所以当时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师资力量在全国工科院校中很有优势,这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些知识分子愿意来华大工学院更是因为学校的好风气。再比如,1950年和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独立招生,在全国高等学院中排名是很靠前的,学生生源好,后来就此培养出了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然而,在忽视或没有坚持“实事就是”的时候,学校的发展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学校缺乏团结的气氛,一切遭到停顿甚至破坏,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回顾这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说学校的发展规律就是:做到了“实事求是”,学校的工作就有成绩,反之,就会栽跟头。
(整理 党委宣传部 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