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浅谈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8-11-12 阅读次数: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 张建国
〖第738期〗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任务。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研究生培养得如何,将集中体现一所高校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生教育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在质量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然而,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日益成为各培养单位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认为应该从生源素质、管理制度、导师队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选拔优秀生源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基础是生源。因此,通过考试、复试、综合面试、导师自主选拔等环节,录取真正喜欢做学术研究并有培养潜质的学生,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在目前招生政策与招生制度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复试和综合面试的权重,采取更加灵活的招生政策;进一步强化复试环节,选拔真正合格的学生,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导师在重视专业、专业外语成绩外,特别要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挑选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力争将最优秀的生源招收进来,从根本上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当前研究生招生存在一些弊端,如国家统一命题、确立统一分数线等,虽然看似公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可就是外语或政治稍差一点而被拒于校门外。也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可到学校后,并未发现其在科研方面有发展前途。这需要我们在招生制度上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招生思路,毕竟研究生招生与本科招生是不同的。
再有,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力度,力争吸引更多的校内外优秀学生报考我校或申请免试推荐研究生。
二、规范管理制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虽说现在各培养单位也有严格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环节,如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学术报告、教学实践、中期检查、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然而有的只是走形式,执行与检查力度不够。譬如,所有各项表格及检查等只需在毕业答辩前上交即可,而中间的培养过程均变成了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学位论文流程的规范与完善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论文答辩是研究生质量最重要的一环,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可以做到更客观公正地评判论文,促使学生和老师都更加重视论文的质量。一旦时机成熟,完全可以推广全部匿名评审,而不是现在的抽签制度。
学制问题。目前,我国硕士学位是“独立学位”,学生在这期间要修课程、要做论文,三年时间是比较合理的。欧美一些国家的硕士生学制为两年,是因为他们的学生不用学外语,而国内硕士生必须要参加学位英语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而且还要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公共课,许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非专业课的学习上。专家们提出的两年学制,其初衷是切合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即通过缩短一年学制,以此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当前新形势下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但是,两年学制就能让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吗?近年来,两年学制虽然使培养数量大幅上升,但其中的质量隐忧让人不得不担心。
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津贴制度。现在许多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仍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套机制。计划内的学生培养经费由国家拨款,每月有固定的奖助学金,而计划外的学生不仅自掏培养费,而且没有奖助学金。那些计划外的学生即便入学后表现出很高的科研能力,但仍是计划外;而那些计划内的学生,即便简单应付学习,也可照拿奖助学金。对研究生津贴、奖学金、助研经费等进行改革,不再是按考研成绩固定下来,而是根据入学后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进行动态考核,以此激励研究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可以预料,改革研究生助研经费将是今后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的重点之一。另外,现在学校给研究生发放的奖助学金额度仍偏低。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可能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养活自己,根本不可能安心做科研,更谈不上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可以给学生发一点助研费,其前提是该生在完成科研项目过程中做出了贡献。而且,导师给学生多少津贴和给谁津贴,也应该视学生为科研项目付出的劳动的多少而定,若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导师资助研究生制度化,显然体现不出付出与回报、权利与责任对等的原则。
建立有效的淘汰制。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通常做法是“严进宽出”,研究生毕业拿到学位相对比较容易,虽有个别学生不能毕业的例子,但仍属于特殊情况,没有上升到制度的层面进行严格管理。现在的基本事实是,研究生较少有淘汰的例子,在学位答辩、论文评审过程中,说好话、空话比比皆是。也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结果大多数研究生都能以“全优”通过答辩,这种做法很不科学,也损害了国家、学校的声誉。因此,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淘汰机制对提高培养质量非常重要。
三、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
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高度责任感、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导师对学生学业的发展与人格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导师队伍建设中,首先是要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这也是强化导师知识储备和责任感的一种手段。遴选的导师要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对新增遴选的导师进行岗前培训、老导师进行定期培训及工作研讨,并请优秀导师介绍经验,形成“传、帮、带”的良好风气。
实行导师教书育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在研究生培养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如设“优秀导师奖”;废除导师终身制,每年进行导师年审,对不合格的导师暂缓招生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采用导师个人负责和研究生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由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以突破由于一个人的知识面、思维能力受单一学科限制所带来的局限。
四、创新能力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根据学位条例,对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有“新见解”,对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有“创造性”。总而言之,无论对博士生还是对硕士生,都要求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因此,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要的内容。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使研究生学会创新方法。
学位论文的选题是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为此在研究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前提下,导师应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选题。在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或者通过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进行选题,也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有了创新意义的选题,再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那更是锦上添花。研究生要广泛而系统地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但仅仅阅读不可能使研究生有所创新,只有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而系统且颇有见地的总结以后,才能为创新打下基础。要教育研究生注重实践、重视实验,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做出创新成果。另外,要稳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给广大研究生创造更多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应进一步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力度,改革现有招生和录取制度,选拔到一流的生源,从根本上保证其培养质量。其次,严格规范、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学制和有效的研究津贴制度,同时,实行淘汰制,从制度上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再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而且实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在导师角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最后,要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使其学会创新方法,全面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其培养质量的提高。总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细致、艰苦、持久的工作,不仅要做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而且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学术氛围和条件保障,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