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图书馆

图书馆 崔宇红

〖第740期 

    在我来图书馆工作的12年中,特别是近几年,图书馆在馆舍面积、馆藏资源和数字化信息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图书馆外的环境———学校和社会的变化更大。从国家角度来说,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SCI论文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的第六位。同时,国家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对我们学校来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我毕业时一届研究生大约两三百人,现在从人数上看已经是那时的10倍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也使我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校提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中,图书馆是否能够适应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呢?2006年学校主管领导给我们出过一个命题:“一流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下面结合图书馆具体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一、解放思想,明确图书馆的定位

    提到图书馆,可能大家第一个念头就是“书”、“建筑”、“数据库”等一些词。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就是一个收藏书、刊、报纸、电子期刊和数据库等的大楼。但是,仅仅作为一个资源的仓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教学科研需求了。从单纯获取信息的“资源中心”发展为辅助教学研究的“学习中心”是图书馆定位的改变。定位的改变也使图书馆的思路更加开阔,功能也趋于多样化。
    例如,图书馆承建的中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放数据库是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的项目,今年3月份已经通过教育部验收,收录近万篇论文,被教育部授权作为资源收藏中心。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它建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品牌网站,面向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提升我校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教育职能和社会形象,为培养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再有,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辅助电子化教学也列入图书馆的“985工程”二期规划中,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启动。我们的目标是要搭建一个集课件、电子教参书、国内外精品课程等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使教与学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让更多的人接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二、通过优势劣势分析,寻找对策和着力点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文献资源保障上与国内外一流大学还有较大差距。2007年本科评优时我们的纸本图书馆藏为180万册,距离学生平均3册的指标还差60万册。目前数据库92个,清华大学近400个,国外一流大学则更多。我们这两年的图书经费虽然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去年是1500万,但相比北大3000万还是不足。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曾提出“一流的图书馆,年经费应该在6000万到1个亿之间。”
    面对差距和困难,多渠道筹措资金和合理使用有限资金是我们的对策。图书馆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安排1500万用于购置文献,预期完成2008年25万册图书的采购,数据库数量争取达到200个。对于一些我校急需、高质量、国际公认的信息资源,如SCI、SSCI、Sci-ence、Nature等我们已经采用经费预支的方式,尽可能让师生提早使用。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将有限的经费重点用于保障我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有发展潜力的热点学科上,从而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能力则是我们图书馆的优势所在。除引进和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外,我们正在图书馆自动化设备、数据库软件系统方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008年良乡校区图书馆将应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还是先例。它的使用将使图书馆7天24小时开放成为可能,极大地减少了简单劳动和人员投入。同时,正在研发全自动图书借还书库系统,在无线射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独创的自动图书上架和传送装置,可以实现图书的全封闭管理和无人化操作。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完成研发设计,正在申请3项发明专利,并将在良乡校区图书馆试运行。可以说,这项技术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创新,它将极大地解决大量图书挤占阅览空间的问题,加快图书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图书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寻求新的突破

    要实现一流图书馆的目标,仅仅靠提升基础借还书服务的时间和质量是远远不够的,面向学校发展,面向学科建设和科研人员,主动介入到研究人员的科研过程中去,将信息资源和服务送到他们身边,提供深层次的学科发展态势跟踪和分析,是图书馆今后几年有待开拓的领域。这方面的主要思路有:
    (1)科技查新和咨询。从2005年开展科技查新业务以来,图书馆已经完成校内外查新报告近300个,涉及博士点基金申报、国防项目申报和成果鉴定、博士生开题、中小企业基金申请等。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教育部的科技查新站认定,这项工作的开展尤其对我校科研项目立项和评奖有帮助。
    (2)战略情报研究。面向科技创新,围绕国家和我校发展战略需求,构建战略情报体系和团队,以科技战略和学科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整合图书馆资源优势和学校人才优势,以学科分析报告、科技信息快报、专业信息数据库等形式和成果为我校乃至国家提供决策参考。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筹划和准备阶段,它代表着图书馆正在向更高层次攀升。

    四、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是实现一流图书馆的关键

    要完成上述工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是简单的借还工作,它需要拥有学科背景的情报分析人员、计算机应用和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图书馆专业人员。
    图书馆近两年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有10位博士学历人员,2008年又新进了7名博士。这些人员均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可以说,图书馆今后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如果没有学科背景,就不能有效与研究人员沟通,也就不可能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同时,通过情报学学科的建设带动图书馆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的培养,争取在3年内取得博士点。
    一所一流的大学必然拥有一个一流的图书馆。在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大楼往往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但仅有大楼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大师”和“大气”。如果要拿一所大学做参考,我很欣赏麻省理工大学(MIT)图书馆。这不仅是因为它与我们在英文名称的缩写上只有M和B的区别,而且是因为它秉承了开拓创新精神和开放共享的理念,这是一流图书馆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