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铜牌获得者:北理之芯

——访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铜牌获得者

供稿:校报学生记者 闫乔乔 编辑:李芬

〖第749期〗

    5月的西班牙散发着初夏撩人的气息,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跳着欢快的弗拉门科舞蹈。斗牛场上号角声划破黎明,斗牛士们早已穿上铠甲,等待一场华丽的厮杀。与此同时,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在西班牙潘普洛纳这座西欧名城展开了角逐。比赛从5月11日开始,至5月17日结束,来自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53支参赛队,参加了14个项目的角逐。
    我校2006级本科生崔皓、林思然等开发的“中国深度”一举摘得了六子棋项目金牌,2007级软件学院及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刘海滢、邴杰等取得了该项目铜牌的优异成绩。

北理之芯成员:(左起) 黎正晗、唐志峰、邴杰、刘海滢


    赛场上,是一个“人”
    在颁奖仪式上,当竞赛委员会主任Van Den Herik连续宣读“BIT1”和“BIT2”之后,他说,“This is Chinese party!”。这不仅使BIT这个响当当的名字给主办方和来自各国的参赛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让赛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更加娇艳。
    各国的参赛队伍基本都是由各个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或者高校的老师组成,而我们的“BIT2”代表队,却是由几个大二的本科生组成,他们是唐志峰、刘海滢、邴杰、黎正晗。几个年轻人把自己的团队比作一个“人”:黎正晗就像大脑,负责决策;刘海滢是五官,感知变化;唐志峰是身体,去实践;而邴杰则为这个“人”插上了翅膀,思想有多远,就能飞多高。经过这次比赛,他们的收获之一就是深深体会了团队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当每个人成为了这个“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就获得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走神。战友般的情谊让他们的心凝聚在一起,凝聚成为这颗“北理之芯”。
    赛场下,一路汗水和鲜花
    从寒假组队开始,他们便再没有了休息时间,平时上课的日子要比其他同学晚睡早起,因为不仅要准备比赛,功课也不能耽误。周末还要去中关村校区,与学长们交流切磋。唐志峰曾经三天没有吃饭思考问题,邴杰时常凌晨四点才能爬上床,刘海滢和黎正晗这两位女孩子每天也要面对上千行的程序从头到尾的改了又改。
    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中关村校区集训的日子也成为了他们艰辛却又甜蜜的回忆。当时由于住宿条件有限,他们只能睡在地上或者椅子上,被褥不够用,很多时候早晨都是被冻醒的。然而对他们来说,那几天却令人乐此不疲,今天他们神采奕奕的笑着,青春的脸上没有一丝疲乏和抱怨。正如队长唐志峰所说,因为我们热爱人工智能这项事业,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面对这样骄人的成绩,他们提到了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因素,就是软件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科研和竞赛氛围。五一集训的时候,不仅唐志峰他们在紧张的调试程序,数学建模协会、算法艺术协会等等软件学院的其他协会的成员们也都在忙碌地准备着自己的比赛。在学院领导、老师和学长们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才有了这样的机会,才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做后盾。因此他们心怀感激之情,来北理工成为了人生的一大幸事。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把软件学院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传递下去。他们也要像自己的老师、学长一样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给学弟学妹们,在技术上继续不断突破,让中国瞩目北理工,让世界瞩目神奇的东方。
    关于记忆 关于未来
    进入大学转眼已有两个年头,2007级的学子,作为良乡校区的第一批主人,如今却要面对离别的种种不舍。他们早已习惯甚至爱上了这里清新的空气、宁静的学习环境,看着与自己一起一天天成长、不断完善的校园,仿佛自己的每一次呼吸与校园都早已声声相和。黎正晗的家乡远在海南,所以入学报到比较早,记忆中校门一夜“长”出的情景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不久她却要背起行囊奔赴中关村校区。在这里,他们收获到的东西太多太多,成长、友谊、勇敢、坚持……每一段都像诗一般镌在良乡校区的教学楼间、宿舍里、操场上,于是他们不断地顾盼、回眸,这种不舍之情化成力量祝福着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越进。
    在西班牙的太阳门广场有一条著名的“零公里线”,是6条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射向西班牙各地的高速公路的起点。5月11日,刘海滢、邴杰、黎正晗、唐志峰,也正是在这里划出了自己的“零公里线”,带着自己的执着努力和对北理工、对人工智能的挚爱,把“北理之芯”投向了国际大赛的领奖台,更把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投向了世界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