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访问北理工并做学术报告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4-03-24 供稿:余静 摄影:宋春宝 徐海龙
编辑: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张波 阅读次数:
2014年3月16日至18日,应华体会体育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研究院和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邀请,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大学是如何忘记其教育使命》一书的作者Harry R. Lewis教授对华体会体育进行为期一天半的访问,做了“通识教育与大学的道德使命”“在信息时代重塑课堂”两场学术报告,并与有关部处座谈了进一步合作事宜。来自华体会体育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1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书记庞海芍主持报告会。
3月18日上午,郭大成书记在2号楼211亲切接见了Harry教授。双方就华体会体育和哈佛大学未来的研究合作、暑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友好会谈。教育研究院书记庞海芍、教务处处长仲顺安、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基础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青山、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牛振东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高珊参加了此次会谈。
3月17日上午,Harry教授在中心教学楼407报告厅做了题为“通识教育与大学的道德使命”的演讲。演讲从 “哈佛大学课程和通识教育”、“本科课程背后的哲学”和“大学的道德使命”等几个部分展开。Harry教授首先介绍哈佛大学含有哈佛学院(专门管理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和专业学院两大部分。哈佛学院每个年级约1650人,四个年级共6600人。哈佛学院的本科生在进入大学一年后选择专业,任何学生基本上可以选择大学内的任何一个领域。哈佛学院内有来自100个专业开设的8000门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修。本科生们除了本专业的课程要求外,同时具有通识课程和其他非专业课程的要求。
其次,Harry教授详细介绍了哈佛大学通识课程。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共有8个领域,来自不同专业学院的教师们开设这些通识课程。通识课程要求学生每个学期选修4门,8个学期共需修32门。在哈佛大学,开设和讲授通识课程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例如,十分受哈佛师生尊敬的桑德尔教授就开设了《公平与正义》这门通识课。他说,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学生准备好未来的生活,让学生理解并参与传统,帮助学生批判性地面对变革和使学生理解自己所说所做中应具有道德准则。
哈佛大学的课程背后蕴含的哲学是:(1)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与材料;(2)教会学生怎样问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答案;(3)教会学生追求学习的精神,而不是仅仅成为有学识的人;(4)教会学生你将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记住了什么。最后,Harry教授说从长远看品行远比聪明才智重要。大学的道德使命就是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诚实、正直、可信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人。在如今教育功利化的今天,大学这种砥砺学生品行的道德任务就愈加的重要和急切。
3月17日下午,Harry教授以他在计算机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为例,讲述了怎样玩转“翻转课堂”。他介绍在进入课堂时,教师首先要知道你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明确问题后,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最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用课堂来解决最好是课上解决的问题。他以他的课程为例,40-60名学生上课,4人组成一个小组,他们一起商讨老师提的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助教们检查问题的答案,过关后进行下一问题。因此,他说学生们在家听讲座,在课上做作业。老师需要做的是不断地问问题,课前留问题,课上准备3-4个问题,课后作业依然是问题。学生们会在课前进行预习,看材料,听讲座,看视频。课后,他们还建有网上答疑系统,学生能交流和问问题。他也提到,翻转课堂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有的学生可能缺乏基础,不可能一上来就能解决问题;其次有的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不愿意来上这样的课程。但是,他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会思考和交流的。
3月17日晚上,《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对Harry教授进行了采访,就通识教育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采访内容将在该刊物专家访谈栏目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