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编者按】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9日上午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先后视察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西体育馆,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随后,习近平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北理工师生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等根本性、战略性重大命题,为我们进一步坚定发展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定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与决心,始终将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走稳走实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立足学校优势特色,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问题。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在办学实践中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断贡献北理工力量。

校长张军: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作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指明了新时代建设一流大学的前进方向。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华体会体育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校师生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为”方针,服务“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北理工特质的领军领导人才,打造瞄准前沿、服务国家急需的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长助理兼计划财务部部长李振键: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动学科交叉对于提升学校学科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立足发展实际,坚持服务“四个面向”,精选苗、细培育、强特色,建设新的学科增长点,围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等要素,打破学院学科壁垒,注重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理工与人文的交叉,构建适应学科交叉发展的组织机制,逐步引导学科交叉持续稳定发展,孕育更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校长助理兼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部长阎艳: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特殊重要性。我校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持续完善人才成长发展机制。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显著提升,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创新引培制度、晋升机制、考评体系等,分类画像、精准施策。一是要坚持师德为先,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要坚持党管人才重要原则,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升级,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引力度;三是要持续优化聘用体系、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和发展体系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加快建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教务部部长薛正辉: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启发我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作为一名北理工人,我会继续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务工作者,要努力推进“五育”并举,尤其是不断加强“ 体”、“美”、“劳”的培养锻炼,努力学好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书育人的重托,要承担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要和学生们一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勇于创新、脚踏实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来临之际亲临考察,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要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强调了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性,艺术、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总书记的精辟论述高屋建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北理工研究生院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及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的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刘向东: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教育人文交流在加强人才培养、贡献智力支持、增进共同理解、凝聚发展共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是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华体会体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聚焦构建“后疫情时代”双边多边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格局,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顶尖大学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持续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和一流企业的务实合作,加快搭建高层次科教合作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探索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水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和同事们很受鼓舞,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要鼓励、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用耐心、毅力与热爱,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科学理论、规律与方法;也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优势,勇敢地继承和光大北理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文化,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有所作为,把最新科技应用到国家的建设上,为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多出力、多出成果;还要以前瞻视角和超前思维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方面体现北理工的担当和使命,特别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瞄准世界一流,形成若干交叉方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培养有使命感、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校团委书记刘渊: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新的根本遵循。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北理工共青团要紧抓建党百年重大契机,引导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树立爱国爱民情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路、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锤炼品德实现有价值的成长;擦亮大学生创新创业“青创报国”品牌,引导青年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开展创新探索和创业实践,勇于创新践行报国理想;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的精准度实效性感召力,引导青年通过社会实践上好国情大课、思政大课,将“青年服务国家”写进心中,实学实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

体育部主任赵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少年体育锻炼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少年群体运动与健康的重视。北理工拥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早在延安时期,1942年,学校就举办首届师生运动会,徐特立老院长在开幕式亲自参加游泳表演赛,中国预警机之父、北理工校友王小谟院士当年也是学校摩托队的成员。多年来北理工培养出近百名国字号运动员,目前仍有北理工学子在国家田径队备战东京奥运会,他们勇于拼搏、为国争光,体现了北理人的良好风貌。体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在肩上,深耕体育教育教学,以高质量体育课程体系,持续创新的教学改革和科研,确保广大学生实现“学会一项体育技能,掌握一种锻炼方法,养成一生健康习惯”的体育育人目标,通过促进体育锻炼,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实现体育对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赋能,走好红色育人之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机电学院教授袁梦琦: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同时也因肩负如此重任而深感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必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力争培育更多能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国之栋梁。

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黄天羽: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高校建设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期望,也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要勇于肩负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和使命。在北理工,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科学报国、科技强国,是每一位新时代北理教师应始终不渝坚守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在教育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人文学院副院长许欣: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美育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学校美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发文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做出部署。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一点对我们人文素质教研部尤其具有指导作用。北理工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人文素质教研部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理工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科技与艺术的激荡碰撞创造条件,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下一阶段,人文素质教研部将重点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带领学生领悟传统美学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致力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邱越: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强调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们设计学一线教师倍感振奋。作为北理工设计与艺术学院的成员,我们要遵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设计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设计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设计研究在国家重大装备科研和国家重大事件中的参与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设计的文化建设作用,在产品创新、生活创新、服务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注重培养领军设计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在学科发展方面,不断深化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创新,做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设计学科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一流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紫玉: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寄语和重要讲话令人振奋。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华体会体育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的使命与重任。华体会体育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努力奋进,我们必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特殊重要性,勇于肩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加强自我修养,履行教书育人使命职责,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机械与车辆学院研究生何文钦: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让我受益匪浅、很有感触。他在参观教学科研成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这里面提到了“基础”和“创新”,都是破解我国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锁钥。身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我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创新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后,我将秉承扎实基础、开拓创新的信念,深入课题研究,勇于创新创造,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做出自己的成就并且专精而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