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社会实践的路上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4-06-28 供稿:校团委 编辑:新闻中心 王征 阅读次数:
在孩子们的心中感受青海湖的清澈
机电学院程亚楠:“此行最让我难忘的是青海的孩子们,与城市孩子们的古灵精怪不同,这里的孩子们乖巧单纯,刚与我们认识时还略有些羞涩,脸上特有的两片高原红甚是可爱。那天,有个孩子悄悄地告诉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来北京上学。我看到她说这句话时那憧憬的眼神,比青海湖的湖水还要清澈无瑕。我会常常憧憬着多年后与你们邂逅的画面,那时的你们,或许已经来到了北京,或许会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或许只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都不重要,因为,我们共同度过的这段日子,已沉淀为我们内心最宝贵的财富、最强大的力量。从此,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都会回忆起这个美丽的夏天,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社会实践项目背景简介:身在大学,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关注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爱心,给山沟沟里的孩子们送去大学生真挚的鼓励和帮助,开启知识的希望。机电学院自2011年起,依托机电学院科普宣讲团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00名团员利用暑假分赴青海湟中、贵州毕节、甘肃定西、陕西延安等地中小学进开展科普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从自己开始一场“走心”的实践
自动化赵晔:“这是青年人的时代,这是每个国民共享梦想成真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我宝贵的8天。短短8天时间,我们辗转苏南地区,走遍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从刚开始的联系接收单位,联系媒体,到实践期间白天进行各单位的走访座谈,晚上写当天的新闻稿,发微博;从启程前进行路线规划,到实践成果的新闻登载在校园网上。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丰满羽翼的过程,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深切感受,却也珍藏着大学时光中一份友谊、一段记忆与一片情怀,回头看看是满满的充实与幸福。与各个企业的负责人交流中,我才意识到大学的路应该怎么走的更好。我的国家在发展,未来的路很长,国家需要我的知识贡献,时代在召唤我去成才。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时代!”
社会实践项目背景简介:在 “2013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北理工逐梦者实践团以江苏省太仓、昆山、张家港3地代表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走访座谈参观的形式调研企业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旨在为当下大学生实现“创业梦”与“就业梦”提供方向指导和经验借鉴。实践团得到了太仓青年网、太仓日报、昆山人力资源报的大力报道以及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调研走访中,团队的同学们感受到中国大学生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个人发展的态度与方向,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团队将实践经历与感受分享给身边同学,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慎思笃行,做到学有所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奋斗,让中国梦在每个人心中开出绚烂的花朵。
为草庙村从此“鲜花遍开”
材料学院姜淼:“我在草庙村与留守儿童们一起生活了半个月,脑海中萦绕的一点一滴,成为了我人生宝贵的记忆。忘不了大山深处的自然气息,忘不了孩子们的自强自立,忘不了兔唇女孩的专程相迎,忘不了村民们的淳朴热情,更忘不了留守阿舅的真诚相待。在这里,我感受的、收获的都是无以言表的,实践团成员所付出的、所努力的、所共同感动的,一切一切都深深刻在我的心上。留守的孩子们所缺少的,其实很简单,一份童年的关怀与关注,就能驱散孤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让可爱的孩子们,灿烂而坚强。
社会实践项目背景简介:“关注留守儿童”项目是由材料学院发起的长期社会实践项目,至今已开展两年。实践团深入河南嵩县草庙村,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内心状况与生活状态并进行长期跟踪,探究“留守儿童问题”这一社会现象的症结所在,为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开展呼吁,同时探索大学生群体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
实践团成员利用暑期扎根到农村,与留守儿童们同吃同住、共同生活,选取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进行跟踪,建立“留守档案”;拍摄反映留守儿童问题的微电影和图片,在网络上和校园里传播和展览;翻山越岭,深入探访相关人员,探寻经济、教育、社会氛围、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组织开展 “七彩童年七彩梦”主题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欢乐。实践团坚持用镜头和笔记录下草庙村留守儿童的一点一滴,他们将这些触动心灵的画面传播给更多人,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传递给更多人,只为换取留守儿童头顶的一片更蓝的天空。
在自然中感悟生命
生命学院陶学:“当科考队一行行走在甘肃酒泉的西北茫茫戈壁时,思绪良多,戈壁深处生物多样性、物种珍惜性和景观独特性,让每个人都接受了庞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洗礼。自然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步入戈壁荒滩中的航天城,感悟创业艰辛,前辈先烈用双手将航天城由蓝图变为了现实,用双手将“中国利剑”一次次刺入长空,国防之利器,中华之精神,自然又在人的精神意志前,变的渺小了。酒泉航天城烈士陵园里的每一座丰碑,都为我们讲述着一段战天斗地的英烈事迹。行走在自然中,感受着生态中的无穷力量,认知着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让我对自己多了思考,对社会多了思考,对未来也多了不少思考。”
社会实践项目背景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社会实践的精髓,也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2004年以来,生命学院以“拥抱自然、体验社会、感受文化、孕育创新”为宗旨,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文化感受等方面,连续开展了10年的生态科考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足迹从塞北张家口到塞上江南宁夏,从革命老区沂蒙山到内幕大草原通辽,从神秘的云南西双版纳到台湾美丽的阿里山,从古色徽州到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这一品牌社会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关注生态、结合专业的特色社会实践平台,取得丰硕成果。
老北京中的北理亮色
人文学院谢云鹏:“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这片土地的魅力,在于她的厚重,在于她百年传承的历史积淀,将老北京的精气神留存于此;这片土地的魅力,在于她的慷慨,每一位深入其中的人都可以带走足以宣慰终生的记忆。
天桥之约,人文之情;情约今生,以人以文。八年的时间,以一瞬之光擦过却不曾消逝,让理工学子的风采渐渐融入了天桥的历史。“快乐暑期、天桥学艺”,陪伴幼童在笑声中创作泥人与脸谱;“社区交谊舞演出”,桑榆晚景虽在迟暮,活力的身姿仍可以串连成欢快的旋律;“社区青年汇”,走出社区的青年们来到街头,来到集市,来到军营,把欢声笑语传遍天桥……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联缀成的生活,用质朴和隽永的气息感染着参与者,也感动着观赏者。
大道至简,我们从平凡的视角体悟最深刻的社会命题;
知易行难,我们从琐碎的实践品味最深奥的生命哲理;
悟在天成,我们用真实的百态启迪最隽永的人生智慧。
……”
社会实践项目背景简介:2007年7月,北京市天桥街道接收华体会体育人文学院选派的12名在校大学生到街道各社区挂职锻炼,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的七年间,“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团累计实习人数达到135人,2014年第八届天桥实践团的29位同学也即将奔赴工作岗位。通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社区主任助理项目逐步走向成熟,人员数目在壮大,人才质量在提高,对社区建设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加深,对大学生学知结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2014年,又一个火热的暑假,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华体会体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社会调研”、“志愿公益服务”、“深度体验观察”、“探寻校友足迹”五大类别为主要方向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截至目前,已经有1192支队伍、5498名学生组团立项,涵盖各年级各专业学生。
2014年,华体会体育社会实践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今后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对外联络,团队组建和项目管理方面将更加专业化,中心也将在组织辅导、交流、评审等方面为所有学生提供支持。另外,今年的社会实践工作中,人文学院社会实践技能提升基地编纂了社会实践培训手册,并对团队负责人开展了四期培训,共15场讲座和5场分享会,极大的开拓了团员的思维和眼界,为暑期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青春的路上,你我同行,去走过,去看见,去行动,去改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观察社会中每一个角落,去关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群体,去了解我们不曾了解的行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把北理工精神带到全中国,让自己融入整个世界。北理人,在中国,社会实践,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