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生命学院赴河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纪实
——“抗战胜利七十载,先烈豪情永不息”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5-09-25 供稿:谭永康 金晨 摄影:陈道印
编辑:生命学院 王一飞 阅读次数:为了响应“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接触国情社会、增强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号召,2015年7月5日-6日,生命学院金晨赴河北省暑假社会实践团在河北省迁西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
前期,经过整个团队的反复磋商,最终确立了本次实践主题为“恰抗战胜利七十载,寻先烈豪情永不息”,很好的契合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实践团计划对喜峰口战役的历史进行深入的体验观察,感受英雄们的顽强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了解历史,了解现状,了解当代青年的责任。
本次社会实践地点是当年的喜峰口战役区域。喜峰口战役发生于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其在我国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上,具有无法磨灭的鼓舞作用,也是体现我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奋勇抗争的缩影。它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今后的抗战在精神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7月4日下午,团队从良乡校区出发,通过地铁、火车、大巴等多种交通工具,历经五个小时左右的行程,他们来到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河北省迁西县滦阳镇。安顿好住宿后,队员便开始了实践工作。当晚,实践团就向周边的一些居民询问了当地的一些情况,为之后实践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7月5日早上九时许,队员们便前往雄关大刀园展开了实践活动。在当天的走访中,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当地博物馆和抗战的遗址。在途中,队员们幸运地遇到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老者,张国华老先生。队员们随即对张国华老人进行了采访,张国华先生也十分热心地向队员们介绍了当年发生在遗址处的抗战历史,并告诫队员们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要让自己的国家再受到屈辱。在晚上的会议中,队员们汇总当天搜集到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总结了当日的活动,并对第二天的活动进行安排。
7月6日,实践团再次来到喜峰雄关大刀园,祭拜了在喜峰口战役中牺牲的无名先烈们。在进山的路程中,队员们亲切地与当地老乡攀谈,从他们的口述中了解那一段战役的悲壮与先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活动很顺利的按计划开展着。实践活动于2015年7月6日傍晚结束,与当地友好村民告别后,队员们返回了北京。
在为期两天时间里,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文字记录、摄影录像等形式展开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深入基层,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渠道对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切身感受到了先烈们无畏的斗争精神与满腔的爱国情怀。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收获颇多,他们必将牢记历史,努力学习,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队员说】
走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从路旁的浮雕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保卫祖国付出的艰辛与不易,从保存下来的二十九军作战遗址中更是可以感受到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抗敌,保卫家国的伟大精神和勇气。
——陈科奇
这一次活动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抗日的无畏精神,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同时在活动中和伙伴一起感受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也收获了很多友谊。
——吴啸川
一路上我们收获了来自社会的赐予,我们得到了成长,精神上的收获,能力上的提升,这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升华,深受当地人们淳朴热情的风气所感染,收获了无限的正能量。
——韦志翔
那些淳朴的乡民们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关怀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种原始质朴的来自乡间泥土的包容与博爱。历史不容忘却,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谋福祉,肩负起自己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谭永康
一路上,无论是乘车的疲倦,还是登山的疲惫,我们都是欢声笑语不断,连汗水都闪烁着愉悦的光芒。我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所以上天都眷顾我们,一路的旅程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顺”,太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太多意料之外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上天的宠儿,但是我们八个人的运气和力量加在一起,我们就成了一支无比幸运、无比强大的团队。
——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