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举办第九期党外代表人士研修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共华体会体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共华体会体育委员会2016—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划》要求以及校党委2017年党建工作要点安排,学校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干部学校于7月3日-7日,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华体会体育第九期党外代表人士研修班”,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党外代表人士,学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学校机关部分党务部门同志,部分基层党委副书记、学院班子成员、统战干事等近30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7月4日上午,举行了开班仪式。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何晓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市和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的改革发展情况。他指出,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地,中国民主党派的主要发祥地,“政治协商”的诞生地,是首个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希望大家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能够学有所获,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纪委书记杨志宏做开班动员。他强调,举办研修班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坚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2007年以来,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研修班已举办了八期,这项工作长期以来受到党外代表人士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成为了北京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品牌项目,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委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今年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第九期党外代表人士研修班,相信会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我国统一战线历史,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强化担当意识,不忘初心,齐心协力,积极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

  开班仪式由党委统战部部长段丽萍主持,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周波及研修班全体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研修班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共安排了理论学习、现场教学和交流研讨三大部分学习内容。

理论学习,史海钩沉,统一战线汇聚各方力量

  研修班学习期间,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邓凌给大家做了《重庆与民主党派》的报告,她从“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生态”、“四个民主党派在重庆的建立”、“民主党派在重庆的主要民主爱国活动”等三个方面,回顾了抗日救国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以及各民主党派为了团结抗战,追求民主而做的不懈努力。邓凌教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史料翔实丰富,分析透彻深刻。重庆政协原副主席、民盟重庆市委员会原主委陈万志为大家做了“继承优秀传统,做合格的党外代表人士”的报告。作为一名资深的党外代表人士,陈老先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详细阐述了党外代表人士如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如何做好提案,以及如何做好发言等内容。陈老先生讲到,党外代表人士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党外代表人士一定要强化角色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立足于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积极献计献策。陈老先生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大家深受触动和启发。

现场教学,参观考察,英雄气节激励无数后人

  本期研修班以重庆深厚的统战历史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史料资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教学内容,以境动人,以情感人,情景交融,引发学员深深的思考和共鸣。在红岩魂广场、白公馆、渣滓洞,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特园、周公馆以及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现场教学中,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历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汪守军、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骆平分别为大家作了生动细致的讲解。青山埋忠骨、精神永留存。眼前一副副残酷的刑具,国民党一桩桩令人发指的罪行,英雄们一个个宁死不屈的事迹,无不展现了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践行对党无限忠诚、对理想信仰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催人奋进。通过参观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使大家深深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同时也深为我校优秀校友而自豪。

研讨交流,沟通思想,为“双一流”建设积极贡献智慧

  研修培训期间,研修班成员围绕“党外代表人士如何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主题,进行了分组交流研讨。大家畅谈了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收获与体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一名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谈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对自己的心灵是个洗涤和提升,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环境里的执着和坚持,重庆人民在敌人狂轰猛炸下的愈炸愈强的精神,在自己的内心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深刻体会到“艰苦、伟大、担当、信仰”的意义,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时代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高校教师,就应该秉持“求真、求实、求新、求深”的精神,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服务于学校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服务于社会的文化传承,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