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讨论达共识、明确目标促成才——化工与环境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华体会体育(中国):2005-12-18 阅读次数:
供稿:化工与环境学院
根据学校党委下发的《华体会体育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与教育质量观,明确自身责任,激发学生成才意识并焕发学生成才行动力,化工与环境学院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组织学生学习了《华体会体育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思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于12月9日下午2:00,在学院临时办公楼A07房间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围绕着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学校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定学校的定位与规划,如何加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何加强素质教育等几方面展开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一、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让课堂留住学生的“心”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条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高等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质量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根本任务,更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全面健康地成才,完成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老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却总存在着一些令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学生迟到、逃课现象较多,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些曾经幻想在大学里“过五关、斩六将”的学生为何冷落课堂呢?
围绕着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同学们分析了有如下几种情况,有的同学觉得课程乏味,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枯燥,有的同学崇尚“自由”,利用上课时间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有的同学身兼数职,工作和课程相冲突,出现逃课现象……一些同学坦言道:“我觉得现在学的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老师又爱照本宣科,呆在教室里纯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图书馆看些对就业有用的书籍或干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大家都逃,我不逃,最后的考试成绩却相差无几,想着就心理不平衡”。有趣的是虽然“教室空空”,但图书馆却经常“爆满”,不少同学认为“自主学习”学到的知识更牢靠、更有效。也有一些同学这样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度”也随之下降。另外,大学生逃课与“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不无关系,造成大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那么如何留住学生的“心”?
首先,应该从严格管理入手,同学们建议要对逃课学生的处罚加大力度,管理上针对不同的逃课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要对逃课者有实质性措施。
其次,加大师资投入力量,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鼓励创新。现今陈旧的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立体化的多媒体教材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应用,但教学目标、教学结构一如既往,这其中表现最典型的就是教师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满堂灌”,目的只要学生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片面地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进行了教学创新,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作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受管束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同学们认为,老师应该以讲授为主,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
第三,要对任课教师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要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很多老师在专业教学领域内非常丰富,但是没有抓住学生的心态,不懂得如何传授,同学们刚开始一听说由在领域内有较高造诣的教授来讲授这门课,都提起了较大的兴趣,但结果却让他们很失望,讲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与他们想要了解的学科前沿南辕北辙,因此,在学校提倡“教授上课堂”的同时也要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和考核。第四,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硬件条件。由于扩招的影响,低年级基础课多为大班授课,动则一个课堂二三百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致使后面的同学丧失了听课的兴趣。但是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就不一样,老师与同学有眼神上的交流,学生不容易走神,上课质量较高。
因此,希望学校在教学上给予硬件方面的投资,确保教学质量。在经历了大学四年的课堂教学,领略了多位老师的授课方式,同学们建议老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教学内容。
第一,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如:社会、人文、自然环境、虚拟实验环境等等,在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如:有些老师利用数据库建立形成性练习题库和利用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将教学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从教学内容的应用入手,让学生明白知识应用的价值,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科学实验基地亲身感受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二、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从党的十六大鲜明地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到五中全会提出了的一系列思路和举措,表明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建设和谐社会已逐步从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那么作为高等学校,也将为国家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格建设者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为祖国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呢,素质教育的作用更加凸显。把培养高素质理解成为多掌握几门技术,其实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只是人的素质的外化而已。高素质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学校如何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他们搭建素质教育的平台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项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学们建议学校应该进一步做好专业设置调整,在专业课讲授上应该让授课教师引入该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社会需求情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建议学校在招生时按专业招生转变成按专业大类招生,使学生不会一进入大学就被自己并不熟悉或不喜欢的专业捆住手脚。同时,按学分选课制度应该扩大化,真正实现弹性,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他的一些建议在前面已经叙述,这里就不再累述了。
其次,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前,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就是何如尽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开始就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体制势必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那么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第一,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点。要冲破传统教育中以传授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旧教育观念,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必须把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准转移到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上来。第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学生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活动,传统教育中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建立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模糊师生角色的界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必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同学们产生安全感并开放自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第三,教师综合素质和任教资格的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除了具备深厚广博的知识外,还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我,要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大环境。要在学校校园内营造一个勇于提问、敢于探索、乐于争论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要做好创新教育的硬件条件的配备,如:在学生的开放实验中增加教师的投入力度,由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由学生自己去想。
再次,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同学们建议学校多增加一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如在授课同时增加一些实验教育环节,使同学们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再如,将课程讲授与参观调研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的生产应用相结合,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努力方向,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素质教育还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保证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有着良好的心态、明确的目标和近期的人生规划。
三、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来自毕业班的学生普遍谈到,通过在校近三年半的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拓宽专业门类,积极推行学分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促进学校向研究型大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参加了学校的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同学们都感到无比振奋,进一步看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健康成才的重视,体验到了“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教育理念,感受到了学校为适应新形势而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同学们都表示,我校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理工为主、工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研究型、开放式”的基本定位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完全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这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为此,同学们一致表示一定会将了解到的学校教育改革情况和学校前景规划宣传到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凝聚全体同学树立努力学习、全面成才、构建和谐课堂、和谐校园的思想,在学生中营造“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氛围,同时,号召广大同学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把这种爱校、建校情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们表示一定会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团结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勇攀科技高峰,利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平台,秉承着我校的延安精神和国防信念不断地充实、发展、创新和完善自我,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迎风破浪,为母校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将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