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教学相长 德育为首 全面发展——理学院学生工作组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

供稿:理学院学生工作组    编辑:李明智   

    根据学校党委下发的《华体会体育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和理学院分党委下发的《理学院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与教育质量观,增进学生主人翁意识,理学院学生工作组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组织学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和《华体会体育第十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思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于12月11日晚七点,在中教623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参会人员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各个党支部书记以及本科生02、04、05级辅导员,大家围绕着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及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等几方面展开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教”和“学”两个环节共同提高。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以人为本。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 发展要靠人, 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为了人。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针对“以人为本”和“教育创新”这两方面的内涵,学生代表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人为本体现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有两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高等学校教育上也不例外,然而在学校中很多现象表明我们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和“教育创新”:
    1、学校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学生自习找不到自习室、搞研究找不到最前沿的资料。学校自从2000年扩招以来,仅仅新建了信息楼,并且5号教学楼拆迁,部分教学楼中教室改为实验室和办公室,导致教室资源及其匮乏,学生反映往往是背着书包出去自习,往往是走了好久找到一个自习室,不是有课就是有考试,最后只能又背着书包回宿舍;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是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获取知识的宝库,然而我校虽然新建了图书馆从硬件上进行了保证,但是馆藏图书并没有大的变化,很多研究生反映做论文只能到国家图书馆或其他高校图书馆查阅资料。
    2、教材过时现象严重,教师,授课方法单一、枯燥,授课手段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逃课、迟到、上课睡觉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的发言反映了逃课学生的心理:“我觉得现在学的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我还不如自己去看书”,“听了××老师的讲课,觉得差距很大,所以逃课去听别的老师讲课”,学校很多课程所用教材还是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用,学习的兴趣自然不高;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了一些课的授课教师水平不高或者事业心不强,把“讲课”当成一项任务,学生从教师那里得不到想要的知识也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3、课程考核制度问题严重,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部分学生反映,到了大学,考前“突击”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不管平时学得怎样,只要利用考前几天“临阵磨枪”,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校很多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考试,由于任课教师很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讲授同一门课,所以每年考试大同小异,学生考前找到以前的试卷进行“突击”,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所以造成了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4、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予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有些教师想“育人”而“心有余、力不足”,部分学生反映,在学校里有一些任课教师水平较高,并且真正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事业,想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但是往往老师的一些想法往往因为学校的制度和硬件的不足受到限制,当然,这也和学校资源紧缺有关系。
    5、学校关于教学方面规章制度的建立并没有广泛听取“教”和“学”两方面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比如现在的全选课制度,应该说这是学校在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一个改革,而当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网络水平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时,学生们认为不应该急于进行改革。
学生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了以下建议:
    1、学校应该加快建设步伐,尽快解决各方面资源紧缺的问题。诚然,学校近几年来的发展也是较快的,但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落后于其他兄弟院校了。
    2、加大师资投入力量,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鼓励创新,并对任课教师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要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对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培训,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我校现实行全选课制度,完全可以在一门课中增大可听课人数和实际上课人数的差值,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老师,同时也给教师创造了良性的竞争环境,这样选课制度也才有真正的意义。
    3、改革考核、考试制度,对专业课等应用性强的科目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这在我校的一些课程中已经实施,希望能把这样真正考察水平的制度进行推广。
    4、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和奖励制度,不能按现有的只记工作量,不看效果的考核办法,这样对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比如我校有一些老师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创新进行指导,学校在这一方面没有算入考核的范围,教师就得不到任何学校的支持,如果学校可以给予教师大力度的支持和进行相关的奖励,那么相信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更多。
    5、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时,应该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因为他们才是学校的主体,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二、坚持“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方位人才,构建和谐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万万不能忽视,同学们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重视形势政策课的教育,应在课上及时地与同学沟通交流,了解同学的精神动向,并可以利用课上或其余时间,组织学生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实事影片,让同学谈感受、写感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则责任感。
    2、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思想品德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这些对于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使我们认清当代形势,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旗帜的理论基础。学校要重视这些课程的改革,重视教材,重视教学方法。不要使这些课堂成为说教,以致效果不好。
    3、发挥马列主义学习会等理论社团和实践社团的作用,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明白人生的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加强校园网建设,开设类似“思想道德政治BBS”的论坛,多传些爱国经典影片,避免不良信息传入校园网,要及时地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分析、处理。快速解决大多数同学共同提出的问题,要开辟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网站,使同学们能第一时间了解时事知识和新闻,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党和国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命题,不仅对当前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项建议:
    1、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这对本科生尤为重要。学校的本科教学计划中涉及较深领域和前沿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很难适应,一些研究生反映他们本科同学就业的大部分都要到工作单位从头学起,学校和社会对接不上。同学们建议学校应该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基础的同时,引入一些前沿的知识,即使只是了解性的,也有助于就业的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不至于从头开始。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学们建议学校多增加一些实践课程的设置,或在授课同时增加一些实验教育环节,使同学们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环节的薄弱在就业时也有较明显的体现,我们的学生在就业时会有这样的怪现象:用人单位看到考试成绩特别高不敢余其签约,原因就是怕“高分低能”。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同学们建议学校应该营造一个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环境,在各种评优中应该不仅仅看学生的成绩,同时大力推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培育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