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师生赴港知名高校交流圆满举行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9-07-18 供稿:机械学院 陈琪、张倩 摄影:陈琪、张倩
编辑:刘芳熙 审核:左正兴、冯慧华 阅读次数:7月1日,在学校教务部的大力支持下,机械与车辆学院组织来自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40余名优秀学生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四所香港知名高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活动。此次交流以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为主题,旨在通过讲座答疑、实践体验、同辈交流等方式,让师生实地感知京港高校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开放视野、创新理念的优秀北理学子,推动学校“双一流”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刘志兵,相关专业建设小组成员张付军、陈潇凯、张发平、李宏才、肖木峥等教师、学院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工作组成员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香港科技大学是此次交流的第一站。师生们聆听了杨晶磊老师教授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及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体验式教学和学习经验分享,参观了该校本科教学实验室、本科计算机/设计项目实验室、航空航天工程实验室。这些对本科生开放的实验室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对于本科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对空间利用、资源共享的用心。
香港大学是交流访问团走访的第二站。楼道以及电梯间粘贴的欢迎标语使全体访问师生倍感温馨。
在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实验基地,该系副主任蔡小康亲自带领团队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系里的教学、研究情况,并带领每位同学体验了人机交互与仿真实验室、系统自动化实验室的3D人像扫描及打印技术、3D模拟实景小游戏,观看了360度全景的视频影片。3D人像扫描技术投射到屏幕上三维立体图案,连头颅内部构造甚至微小的结构都清晰可见。3D模拟实景-攀爬楼梯小游戏,更是让学生们真实体验了一把神奇的虚拟现实。
访问交流时,正逢港大学生在参加暑期实践,制作智能小车。同学们目睹了港大学生自主探索、调试小车的全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满满的都是机械工程领域内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带来的震撼与刺激。这有助于加深同学们对于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增进对所在专业的专业认同感。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是交流访问团走访的第三站。任伟老师详细介绍了系里的师资储备、专业分布、科研建设情况,其中仿生机器人、微纳系统、智能材料等前沿研究领域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同学们还参观了机械工程系数控机床实验室、通用工程实验室及仿生实验室,近距离观看了各种仿生机器人,详细了解了仿生机器人原理与设计方法。当看到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充当助手,辅助主治医生独立完成手术时,同学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高科技对于人们生活幸福的贡献。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世界。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精心安排下,老师们也与陈世祈、任伟、徐云建等几位老师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学术交流。双方就师资引进、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各专业综合改革方案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访问的最后一站是香港理工大学。首先,香港理工大学大学生方程式车队的负责老师和骨干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车队的管理运行模式、成员职责、阶段性成果,带领大家参观了车队制作坊。访问团队中的车队成员也与港理工车队人员进行了技术上的交流。
随后,大家一并访问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内地事务处,聆听了学校相关介绍后,参观了工程学院实验室、赛马会智龄区、学校创新馆。参观体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赛马会智龄区、学校创新馆。便携式放大镜、集拐杖功能于一体的雨伞、外置式扩音器、自带3D显示功能的电视机……这里是对“科技服务于生活”理念的践行,堪称产学研有效合作的典范。在聆听讲解、交流互动中,师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科技成果在产品设计、知识转移中无处不在的创新以及创新对于产品竞争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这对教师开展科研实践、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次交流访问是机械与车辆学院与香港地区高校合作交流项目的一项常态活动,也是“京港理工大学交流计划”项目的重要环节。交流活动深化了与相关学校的进一步合作,为拓宽人才培养视野、助力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