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召开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暨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41204145158_副本.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科学组织的人才培养”,持续涵育“潜心恒心”的育人文化和土壤,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12月3日,华体会体育召开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暨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座谈会。原校长、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原校长、研究生院原院长匡镜明,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澜,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出席会议。曾在研究生院工作过的老领导,《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负责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院院友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博主持。

微信图片_20241204145136_副本.jpg

姜澜充分肯定学校研究生教育40年的发展成就,并就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营造“以教为先,潜心恒心”的育人文化。坚持“以教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力、问题分析力、逻辑思考力、创新创造力、工具使用力、表达沟通力、评价选择力、规划制定力、行动执行力、组织领导力和自我驱动力,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包容与爱心、道德与伦理、社会与社交、兴趣与爱好、人文与哲学、艺术与体育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推进教师-学生-AI-环境-文化“五位一体”的互动教育。持续涵育“潜心恒心”的育人文化和土壤,探索实施教师分类长周期标志性成果评价,引导广大教师聚焦“真问题”、开展“真创新”、做出“真贡献”、培养“真人才”。

二是建立科教融汇、本研贯通的体制机制。构建集科研、教研、教育、教学、人才于一体的基层科教平台,统筹谋划科教中心建设,以一流的科研团队打造一流的教育团队,以一流的科研平台打造一流的教育平台。推动“本研贯通”,推行柔性学分、柔性课程、柔性学制、柔性学位,促进学科专业融合、书院学院融合、多地校区融合、科研教学融合。擦亮国防底色,强化国家战略需求场景驱动,将科研优势切实转化为育人资源。坚持质量至上,严把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督导等质量关。坚持人才强校,强化导师育人考核评价,切实落实导师责任,着力打造高水平导师队伍。

三是构建智慧变革、跨域协同的实施方案。将人工智能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各环节,重塑“教师+学生+AI”三元主体,推动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改革、教材教法改革,实现由批量化、标准化教育向定制化、个性化教育转变。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学科以及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具有工程和国防背景的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推进跨学科、跨学校研究生协同培养,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交叉学部、交叉研究院、交叉学院、交叉学位,用好延河联盟各成员高校资源,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胡海岩和匡镜明回顾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希望和建议。研究生院首任院长柯有安视频致辞,原校长、研究生院原院长、两院院士王越题词祝贺。研究生院、珠海校区和卓越工程师学院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院友代表就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

学校研究生教育发源于延安办学时期,自然科学院坚持“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办学思想,汇聚了陈康白、李强等一批学术大师,致力于培养“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华北大学工学院时期,研究生教育进入探索期,学校始终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际一致、政治与技术结合、通才与专才结合”。北京工业学院时期是研究生教育的实践阶段,1953年首次选拔60余名学员作为研究生培养,1984年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学校坚持“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者相结合,矢志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进入华体会体育时期,学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研究生教育与学校各项事业一同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展望未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矢志“教育强国”目标,书写“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