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科技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软件学院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是一代代软件学子挥洒汗水、铸就科技、展现自我的平台,更是软件学院坚持党的思想引领,坚持组织建设规划,坚持制度建设方针的集中体现。自2009年以来,软件学院为了巩固科技创新实践,促进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软件学院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通过加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的思想建设,优化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实践工作的各项制度建设,以便更好更快地促进基地的发展建设。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支部共有6名成员,其中4名为正式党员,2名为预备党员。
为响应党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在基地内部掀起了“比优、创优”的浪潮。坚持通过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报效国家和民族、服务社会和人民的正确思想导向,体现在基地科技创新实践的精神文化建设上,培养以“锅炉房精神”为核心的基地发展理念,通过严格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培养一批批致力于科技创新的软件学子,高效率的节假日集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内容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实践氛围。
一面红旗引方向,思想建设领人心
坚持过硬的本领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基地旨在培养优秀的软件科技人才,但更注重学生胸怀天下、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的养成。开展独具特色的思想引领活动凝聚人心,包括“读好书、好读书”读书讨论会、“思想大讨论”、观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组织观看爱国电影等活动,以党的先进思想引导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竖起一面大旗,有效地激励基地学子努力学习,以奉献社会为追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胸怀软件报国的崇高理想,肩负国家兴亡的历史责任。通过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秀精神的学习和发扬,基地学子不断升级软件学院特色的“锅炉房创新创业精神” ,形成兼具“十年磨一剑”、“不怕苦、不怕累、团队协作、创新求精”、“软件报国”三方面的科技创新创业精神。正是通过浓郁的科技创新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优秀科研精神、刻苦钻研品质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实践工作保驾护航。
两头成员齐抓手,组织建设聚能量
基地党支部成员作为一头,基地其他成员作为另一头,抓好思想引领工作,落实基地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群众队伍建设等组织建设来凝聚全体成员的力量促进基地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基地党支部成员作为一头,需要明确党组织的思想核心地位,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参谋作用,谋求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加基地其他成员这一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发挥党组织监督作用,既要落实党组织内部的自我监督,还要履行职责监督好基地成员,稳扎稳打落实科技创新工作,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在基地党支部的建设中,核心要以是做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地党支部成立后,基地学生干部的考察工作变得更趋向于科学有效,有能力、肯干事、想干事的一大批学生干部被选拔出来为同学们服务,通过传帮带、学长带学弟的帮扶模式传递给同学们齐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创新途径。通过层层的感染和强化,增强基地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共奋斗的实践氛围。
三项措施造英才,制度建设谋发展
在先进的思想引领,严格的组织建设下,还需要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才能推动基地创新实践的实际运行。因此,基地党支部提出学生科技创新需要贯彻的三项措施——“围绕党建谋创新、科学管理求发展、以人为本铸英才”。
围绕党建谋创新,基地党支部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充分利用学院创新基地的优势资源,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开辟组织好、管理好基地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积极带领全体本科生开展科技实践与创新,在学院营造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氛围,以实现基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科学管理求发展,基地党支部一直致力于寻求创新基地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希望通过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基地的科学发展。为此,基地党支部先后制定了《软件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章程》、《科技类社团成员管理条例》、《科技类社团学生干部管理条例》、《科技类创新基地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这些条例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创新基地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学生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以人为本铸英才,基地的集训是挑灯夜战的苦战,一排排荣誉是汗流浃背的结晶。同时,基地的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基地党支部想大家所想,做大家所做。为基地成员们营造出家的温暖,团结的动力。不仅有集体生日带来的温馨、篮球比赛带来的欢愉、节假日问候带来的舒心,还探索出了读书修身、思想大讨论等精神盛宴以供基地成员们享用,在鼓励大家刻苦钻研、埋头苦战的同时,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身心。
锅炉房机房坐落于软件学院楼南侧,冬冷夏热,条件十分恶劣。2007年,一批批技术过硬、敢打敢拼的竞赛骄子,就在锅炉房这艰苦的环境里日夜奋战,最终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了突破性的优异成绩,这里是软件学院科技创新的“成果摇篮”。软件学子这“十年磨一剑”、“不怕苦、不怕累、团队协作、创新求精”、“软件报国”的锅炉房精神,正是华体会体育光荣传统---延安精神的延续,希望以此勉励软件学院每一位同学创造科技创新新辉煌!
“逢节必集训、周末集训”一直是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为了全面备战国内外的各项学科竞赛,培养科技竞赛项目组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战的科研精神,基地每年都会组织多次集训。所有基地成员的任何一个假期都是在集训中度过,“压力产生动力,纪律保证效率”是集训的管理理念,“严要求、高强度”是集训的基本特点。一次集训的工作量相当于同年级学生一学期的课程设计,集训队员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以上,住在基地、睡在基地,吃饭都得小跑前进。正是这样的集训,铸造了软件学院激情四射的科技创新之师,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向上,锐不可当,不断为基地创造着更辉煌的成绩。
正是通过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的思想引导和浓郁的,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007年的学科竞赛中,仅有5名同学获得国内奖项;而2013年一年,基地学生获得278人次科技竞赛奖励。其中包括国际级奖励34人次,国家级特等奖8人次,国家级一等奖93人次,国家级二等奖42人次,国家级三等奖98人次,国家级优秀奖3人次。2008年至今,基地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104人次,其中国际级210人次、国家级806人次、省部级88人次。
未来,基地党支部要在现有的发展模式和基础上,在更深层次上探索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相契合的发展理念,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实践精神和文化的建设,在保障基地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发展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学生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为全体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舞台,积极为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贡献。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